暖树渐少,“早莺”何处容身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4-10 13:51:04   阅读量:0

文/记者 刘汝佳

“观鸟人”赵欣如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游走于北京的各大公园,开始了自己的寻鸟生涯。日常带着一个笔记本、一根铅笔和橡皮就出发了,不借助任何高科技仪器,但需要充分地发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技能才能完成他的日常记录。就这样,他几乎记录下了每一只出现在北京各大公园中的鸟类,对于“老朋友”们更是如数家珍。

▲栗斑腹鹀在北京地区的上两次记录还是1941年的2月和5月,距2016年再次发现已时隔近75年(图片来自网络)

城里的鸟儿怎么少了

赵欣如不仅跟踪公园内的各种鸟类几十年,他的另一个身份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教授、中国鸟类学会委员。他告诉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虽然没有对北京城各个角落用相同的调查强度进行鸟类数据的登记和对比,但这几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北京城中的鸟群大量消失、数量锐减。

而最直接的,就是天坛公园长耳鸮(xiāo)于2015年起几乎消失了踪迹。此外,冕柳莺、锡嘴雀也都是北京城曾经常见的鸟种,如今也很少见到了。在高峰期,8月末到10月初的天坛公园会出现1000只的冕柳莺迁徙路过,如今可能只有四五只出现了。

鸟儿对生存环境“有要求”

鸟儿为何不再留恋北京城中的这片蓝天?不再留恋城市中的大树?这恐怕与它们特有的生境需求有关。生境的概念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所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条件,它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适当的食物、水,以及隐蔽的生活和繁殖场所,总体来说生境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

赵欣如介绍,鸟类是否留恋这块天空首先考虑的是“食”。足够的食物是鸟类是否会选择栖息在一个地方或者迁徙驻留此地的重要原因。但是目前北京的生态多样性的水平较差,大多区域给树木防虫治虫也基本采用比较极端的手段,鸟儿吃不饱自然就会离开这里。而虫种丰富的果树或者一些土著树往往能让鸟类吃饱。

其次,赵欣如说,鸟类对“住”也有一定的要求,有的鸟类需要隐蔽的栖息环境,有的鸟类需要开阔的栖息环境,这些都不一定能在现在的城市中充分得到满足。如在公园生境中影响鸟类的环境特征因子主要有公园面积、形状、园内有无水域、植被状况等,这可能都影响着鸟类是否会驻足这里。例如冬候鸟大天鹅比较爱吃沉水植物,这就需要水质好、水域区域够大,才能让它们吃饱、舒适地在这里驻足。

繁殖

栖息地是否适合繁殖也是鸟类选择是否在此栖息的重要因素。赵欣如介绍,从生态学讲,鸟类繁殖必须要有繁殖生态被,这就对周遭植被、安全、环保、安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鸟类在求偶时会发生鸣叫,干预的噪音越小越有利于它们求偶、繁殖。

▲ 2012年3月14日,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一河道旁的 树林里栖息着众多 鹭鸟,它们不时盘旋在树林上空,与附近工厂排放烟雾的烟囱格格不入

人类是怎么不小心把鸟儿从城里“赶”走的?

城市化不仅使城市景观改变着面貌,同时也威胁着城市鸟类的生存。

赵欣如告诉记者,人类的经济活动以及建设城市就要征用大量的土地,大量的土地变为高楼大厦自然就会占领鸟类栖息的林地、灌木、荒地、庄稼地、山石、水面等,大量的鸟类只好躲开人类的脚步进行外迁,这也是不能改变的事实。

为了城市绿化美观淘汰土著树木、土著灌木,对一些本来就在北京或者其他城市地区的土著鸟来说也是一种生活环境的破坏。

在城市环境中,更为直接的干扰是人为破坏繁殖巢,或因绿化工程的需要修剪枝杈而直接导致繁殖巢的破坏。因此大部分鸟类可能会选择去人少、植被丰富的地区繁殖。此外,鸟类在求偶时会发生鸣叫,人为噪声对鸟类鸣声有遮蔽作用,特别是对鸣声中的低频部分。虽然一些鸟类会调整自己鸣声频率,但更多的鸟类就会认定繁杂的城市不是最佳的求偶、繁殖地。

其次,经济活动很容易带来污染,无论是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水面污染、噪声污染,都会让鸟儿敬而远之。另外,园林绿化人员为了保证树木的健康,常喷洒农药治虫,污染了树木,造成了鸟儿的中毒、蛋壳变薄无法孵化等。

再次,仍有一些人喜欢偷猎鸟类,或者爬树掏鸟蛋,这些人为的因素都影响了鸟类的生存。

实际上,有很多鸟类都在因为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离开城市,例如山雀一般选择在果树上栖息,但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果树由于其不美观早就在城市建设中被淘汰了,山雀就只能“移民”到郊区去栖息了。并且,很多鸟都需要在树龄高的树木枝节上繁殖,而城市建设中为了美观,很多老树、古树也都淘汰了,鸟类自然就没有了栖息的地点。

▲2014年9月27日,辽宁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内,一只松雀鹰被缠在鸟网中

公园是保护鸟类的重要角色

赵欣如形容,公园对于鸟类来说就好比是它们的“绿岛”,而繁杂的高楼大厦对于它们来说却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数据显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鸟类为迁徙性鸟类,即春季由南方迁往北方,秋季由北方迁往比较温暖的南方过冬。北京颐和园、圆明园以及天坛公园中均以旅鸟为主,是旅鸟重要的停歇地或迁徙的中转地,在鸟的迁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各大公园也有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像很多绿化部门一样,大量引进新树种、淘汰土著树种、喷洒农药等等都会影响一些鸟类的栖息、迁徙,这可能也是天坛中长耳鸮近年来不再出现的原因之一(也有可能是其他主观、客观原因,并无直接证据证明)。

当然,一些公园正在努力地改善鸟类的栖息环境。赵欣如介绍,颐和园在近几年已经改变了树木的杀虫方式,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在树枝上放入一些孵有寄生蜂的蛹,待他们成虫后,会吃掉危害树木的蚜虫等害虫,免去了大量对树木喷洒药物的措施,这就一定程度地减少了对鸟类栖息的危害。

还有为北京奥运会建立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近年来非常注重生态建设,里面的植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很多鸟类也在那里安了家。

学会与居民区内的鸟类相处

除了在公园内,居民区、街道也是鸟类在城市中夹缝生存的场所。这就要求市民主动遵守一些规则。

我们室外遇到的鸟类一般都是野生的,切记不要捡回。一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健康,二是野生动物是国家不允许私自养育以及贩卖的。赵欣如说,如果遇到受伤的鸟类,一般也不要人为干预,因为受伤的野禽一般都会被亲鸟带到安全的地方保护。如果通过周围环境判断不会有亲鸟救助,也不要私自带回家,可以打电话求助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私自带回家“救助”往往对受伤鸟不利,赵欣如曾经从朋友处接收到一只受伤的蓝歌鸲(qú),因为他非常了解鸟类,知道蓝歌鸲需要在暗地休息,加大补水,效率很高,第二天这只蓝歌鸲就自己飞走了。“一般人不会一一去了解每种鸟类的习性,如果施救错误反而影响它的恢复。”

其次,不要随便丢弃自己养的猫。丢弃的猫会变成流浪猫,它们非常喜欢捕捉鸟类。美国观鸟组织曾做过一次关于自家家猫会捕捉什么动物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猫都有捕鸟的经历。赵欣如表示,猫科动物都有狩猎的本能,也就是说,不管它是不是饥饿,都会有捕捉鸟类的习惯。

另外,公民必须要遵纪守法,2015年就曝出一位大学生因为抓了16只燕隼贩卖牟利获刑10年的新闻,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偷猎动物的行为是十分恶劣的。

赵欣如还提醒,任何举手之劳都可以为鸟类营造一个相对好的栖息环境,比如不乱丢垃圾、尽量不用一次性用品等等。

并不是所有鸟类都在减少

赵欣如特意强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令所有的鸟类都减少,证明城市中人类有机会给鸟类营造一定的生存环境甚至共存。

例如,鸦科鸟类灰喜鹊的数量在城市中的数量稳定且有所增加。赵欣如猜测,灰喜鹊属于杂食性的鸟,在四季都可以换“食谱”。一方面它适应性强,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灰喜鹊秋冬喜欢吃国槐的槐树豆以及侧柏的果实,槐树、侧柏作为北京的市树,这两种树近几年种植的数量增加,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另外还有一些鸟类属于北京市的新进种群,例如白头鹎(bēi)本为南方鸟种,1983年时北京只出现过一只,如今已经成为北京的一种常见的鸟类了。但是否与城市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就需要进一步考证了。■

参考文献

王鲁静,北京市城区公园鸟类与其生境特征关系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