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青稞”的科普之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1-11 10:21:20   阅读量:0

文 徐颖



▲ 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徐颖讲述她的科普之路

我是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简称是青稞,跟青椒是一个物种体系的。青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纪,在这个年龄段呢,尊称为科学家太早,要假装科研小白呢又太老,和硕士博士一起聊人生理想呢有点不着调,和老科学家一起坐而论道呢又容易被小瞧。

青稞的科研之心才刚刚开窍,就开始跌跌撞撞地走上了科普之道,大家在严谨与活泼之间摇摆、在逻辑与有趣之中取舍、在努力学习把话说得谁都听得懂和把话说得谁都听不懂之间来回切换技巧,是因为我们特别精分吗?也不是,只是因为青稞也有不得不做、非得要做和心甘情愿做科普的理由。

首先,我们的科研工作包括了很多国家的重大项目,比如嫦娥、天宫、蛟龙、以及我们在做的北斗系统等等。国家给了经费,公众作为纳税人就有知情权,对我们而言,也有一种分享的快乐,你做了一个特别好的东西你不会藏着掖着自己半夜关着门关着灯偷偷乐的,你会恨不得昭告全天下,快来看看我们各种牛逼闪闪的大国重器啊~~。

在科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做出来的东西国家需要、人民有用所带来的归属感和荣耀感,实在是非常美妙值得分享的体验。

此外,其实做好科普对我们的生活都是有直接益处的,相信很多青稞都有过一种困扰叫做“爸妈的朋友圈”,因为在他们的年代,媒体代表着权威,自媒体时代让媒体的门槛低了很多,但他们依然固守着对权威的信任,这就造成了传说中的中老年科普重灾区,如果把这部分科普做好了,相信不少青稞能够长出一口气,至少不用再吃生茄子了是不是,那玩意儿真心很难吃啊,加麻酱加辣椒油都拯救不了啊。

平时我们有很多感觉很无奈的社会现状,当然从个案来讲有太多的偶然因素,但是归根到底还是教育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但就现状而言,在科学素质教育或儿童科学传播上,我们做得远远不够。科研工作跟娱乐文化比起来不管是在国民度还是推广度上相比都是远远不够的,娱乐很好,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靠娱乐撑起民族的希望,是什么能够铸就民族的脊梁,毋庸置疑是科技。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写“我的理想”,班上的同学大部分的理想是科学家,但是据调查,现在的孩子们60%以上想当明星,这是社会的发展,更是科学精神的一种缺失,科学家的理想铸就了现在的80后90后这一批年轻的科研力量,但是如果今天我们放任这种科研价值导向的流失,也许三十年后、四十年后从老一辈科学家手里传递过来的接力棒我们将无处可放,国家科研人才断代的悲剧不能因为我们今天的不作为和不努力而重演。

每个青稞的力量都很小,但如果有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加入进来,那么星星之火当然可以燎原,这也是每一个科普工作者的理想。

有人说理想刚开始很浪漫,中间很痛苦,最后很平淡。但我们更想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科普工作不仅是青稞的社会责任,也是每一个科学工作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文化传播者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