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05 11:00:49   阅读量:0
  除了数字信息亭,近几年,在深圳、北京等一些城市,不少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始出现在街头。这种自助图书馆系统在国内始于深圳。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一项由政府出资承办的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深圳街头出现了第一批10台自助图书馆设备,2009年增加至40台。随后,这种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北京、上海、西安、合肥、郑州等很多城市开始扩张。

  
  自助图书馆为何受冷落?
  
  记者了解到,每台自助图书馆可以存放402册书籍,三层书架,每层134本。这种图书馆系统在街头和社区设置好以后,市民可就近借书、还书、办理借书证,享受图书馆预借送书等各项免费服务。在北京市房山区长阳环岛南,记者看到系统的介绍提示,通过该系统,只要持首都图书馆读者证,就可借自助图书馆书架上的图书。阅读完以后,可以通过该系统自助还书,当然,图书均可以归还到北京市任何一个自助图书馆。
  
  另外,可凭二代身份证在自助机上申办图书外借证,存入100元借书押金后,即可在自助图书馆借阅图书。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预借服务,读者通过自助图书馆查询机或登录首都图书馆网站查到所需图书,可提出预借请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读者预借的图书送达读者指定的自助图书馆,并通过短信或Email方式通知读者,而后读者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取书了。过时不取,此书将开放供现场借阅。另外,通过该系统,还能够实现查询服务,读者可通过自助图书馆查询机访问首都图书馆网站,查询图书馆信息和馆藏状况等内容。
  
  据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为“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为百姓提供就近、自助、互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近几年先后设立了130个街头24小时图书馆,已基本覆盖朝阳区各街乡,但有不少却是鲜有人问津。
  
  书籍陈旧,分类混乱
  
  2013年12月28日下午1点钟左右,记者在朝阳区北四环附近看到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个位置紧邻北辰购物中心,旁边就是一个地下通道,来往的人流不断。机器整体看上去还比较整洁,但图书的分类比较散乱,书目陈旧,没有新近出版的图书,大多为养生、菜谱、育儿等方面的书,没有规律的混在一起。
  
  记者在旁边观察了30多分钟,经过此处的人流不断,大多数人都是匆匆从旁边走过,少有人关注这台机器。期间记者询问了一位“遛弯”经过这里的老者,他向记者介绍,这台机器放置在这有一两年了,但自己从来没有使用过,也没有看到有人使用过。
  
  在朝阳区双井桥东北侧,也有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因为好奇,一些路人也曾会探身看个究竟,或是摆弄两下查询系统就转身离开,却没有人愿意驻足看看它的功能。
  
  “总觉得图书数量太少了,一些想看的书又在这里面找不到。”附近的一位市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他认为自助图书馆的想法不错, “但总觉得这东西有点不合时宜”。特别是现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买本书容易多了,“点点鼠标,什么书都能在网上看了。一些必须买的书,通过网购直接送到家,还省去还书的麻烦。”
  
  将近两个小时,在该自助读书馆记者没等到一个“顾客” 上门,最后也只好离开。
  
  在位于对外经贸大学西南门附近的自助图书馆调查时,记者见到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小王,小王告诉记者,他曾办过一张借书卡,也用过几次,但现在却很少使用。“机器反应越来越慢,有时候还借不出来。”小王说他所在的学校有自己的图书馆,出于学习的需要和好奇,他还是办了一张卡,但后来书的选择性也不像以前那样齐全了,并且鼠标、触摸屏反应都很迟钝。“这个机器曾经把我同学的借书卡吞了进去,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用过。” 他说自己也打算找个时间把卡退回。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9月一个月内,至少有6张卡在这个自助图书馆被吞,而且吞卡的地点并非仅此一处。很多人在朝阳区大悦城附近被吞后“转战”至团结湖,然而没多久便再次被“伏击”,虽然在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重启机器,将卡归还,但吞卡现象的常态化,还是打消了大部分人的积极性。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自主图书馆在建起来以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而保持工作状态。最近,记者在房山区长阳环岛南的自主图书馆体验时发现,该系统的身份证系统没有启动,根本无法进行办证,而查寻的电脑键盘也不起任何作用。而据调查,这样的现象在全国自助图书馆中几乎是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另外,在全国一些地方,贴小广告、粉笔乱涂乱画的现象经常出现,机器零部件被损坏、屏幕被砸碎的场景也是多次发生。
  
  在另外一个方面,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造价却比较昂贵,每个将近40万元,如此成本高昂的自助图书馆设备,却常常没有充分发挥效用,让很多人感到很是可惜和遗憾。
  
  电子公交站牌,总是处于黑屏状态
  
  我国大量建设的电子公交站牌状况也不乐观。2013年12月28日上午11时左右,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上看到了数年前就已经安装上的“电子公交站牌”。记者绕其转了一圈发现,与普通公交站牌相比,这种站牌呈三角形状,在其三面的中部偏上位置均有一块长方形的电子屏,但是几块屏幕均处于黑屏的状态,没有任何信息显示。记者沿途查看了马家沟、学知园、静淑苑三个车站的电子站牌无一例外均处于黑屏的状态。在学知园车站,记者询问了几名正在等车的乘客,他们均表示没有看到过这些电子屏亮过,有几位乘客竟然不知道这是电子站牌。
  
  当天下午4点钟左右记者乘公交来到了西城区天安门地区查看这里的公交电子站牌的情况。记者沿着西长安街往复兴门方向走去,一路发现这里的电子站牌也均处于黑屏的状态。在站牌一侧的玻璃窗里,可以看到此“数字智能公交站亭”的介绍图,上面写着公交站亭具有 “视频监控”“实时信息发布”“车辆到站预报”“公交线路牌/线路图”“盲人公交导乘”等功能,接下来是“系统正在建设中……”的字样,末尾是“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新世界(中国)科技传媒有限公司”。
  
  随着暮色的降临,路灯也随之亮起,路面也显得拥堵起来,这时各公交车站里也聚集了大量候车的人们,他们在寒风里静静地等待着,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车开过来的方向。守着具备车辆到站时间预报功能的公交站亭,他们却无法判断要等的车什么时候才能到来,究竟还要在此再等多久。
  
  该公交电子站牌的运营方新世界(中国)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的一位女士12月31日下午告诉记者,他们运营的这种公交站牌项目早在几年以前就停止了运行,这意味着电子牌已经黑屏了好几年的时间。
  
  其实,公交电子站牌常常不能或者没有发挥作用也是我国很多城市的一个普遍现象,据了解,这些年,全国其他一些城市正在建设的电子站牌,效果也不好。当一些承担运营的企业陷入运营困境以后,其电子站牌常常就要陷入无人管理的黑屏状态。
  
  政绩工程下的隐忧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加快推进,打造“智慧城市”已成为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共同选择。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设想。这些年,尽管信息亭等一些项目并没有发挥其预想中的效用。但是在很多地方,一些地方政府还是乐于去推动。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陈天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年,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手中常常很有钱,但是他们常常不知道钱该怎么科学合理去花,他们愿意在一些表面好看、能够出政绩的项目中花钱。在另外一个方面,由于项目的决策缺乏民主化与科学化,往往完全是长官意志或者是领导意志,领导说搞什么就搞什么,领导乐意搞什么就搞什么。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看着好看的问题项目、对老百姓没有大的实际意义的项目出现。一些高科技项目尤其如此,常常会被当成形象工程予以推动。
  
  “这主要是很多地方都将其当成了政绩工程,在汇报的时候,它们会成为一些官员的重要业绩,在另外一个方面,由于高额回扣等灰色利益的存在,不少人也乐于推动这些项目,由于越是复杂的项目,回扣也越大,因此往往就越受推动者的欢迎。而一些实际有效、价格也较低的项目却常常引不起他们的兴趣。”
  
  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云飞研究员表示,以给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信息服务为例,其实在城市合理设置一些问询机就可以了,这种呼叫系统每个设置一般也不会超过3000元,例如在杭州市,主城区设置300个左右就差不多了,其花钱少、不占地,也能够方便各种文化阶层的人群,但是这种系统似乎没有地方政府感兴趣。他也曾经为此给杭州市有关部门建议,但是没有得到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