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中有“伪娘”吗?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5-24 18:22:19   阅读量:0

鸟类中有“伪娘”吗?

和混乱的哺乳动物相比,鸟类似乎是忠贞的代表,有92%的种类为一夫一妻制。不过这种忠贞的形象正在日渐崩塌,越来越多的鸟类繁殖期“异常”行为逐渐被发现。

以流苏鹬为例, 流苏鹬的雄鸟分为三种形态:第一种被称为独立型(Independents),占到雄鸟总数的80%-95%。它们和正常的雄性一样,在求偶场中抢占最好的地方,相互炫耀或者打斗,力量也好,就像普通的“直男”。雌鸟会在周围围观,挑选中意的雄性,基本上就类似于动物界的“非诚勿扰”。

第二种力量比独立型弱,被称为卫星型(Satellite),大约占不到20%。它们不霸占求偶场和领地,而是在之间来回穿梭。独立型并不排斥卫星型,卫星型则会趁机与进入独立型地盘的雌性交配。

除此之外,流苏鹬还有第三种雄性:菲德尔型(Faeder),大约占到雄性总数量的1%。菲德尔型雄性长得和雌性几乎一模一样,不光我们很难辨认,其他雄性流苏鹬也不一定能认出来。“长得这么漂亮一定是个男孩子”,这句话在流苏鹬里也一样适用。

菲德尔型不占据领地,不参与求偶场上的争斗,它们会出现在独立型的领地,独立型和卫星型都会和菲德尔型交配。菲德尔型也不会拒绝,当然它们的主要目标还是伺机与进入独立型领地的雌性交配。

更有意思的是,它们非常受雌性欢迎。研究显示,雌性更加愿意与菲德尔型雄性交配,其次是卫星型,最后才是独立型。总而言之,普通“直男”型的雄性最悲催,反而“伪娘”最受欢迎。

■知乎ID:王蛐蛐,《常见野鸟图鉴·北京地区》副主编

月球上陨石坑里的陨石哪去了?

绝大部分月球上形成撞击坑的陨石,都是熔融或气化(melted or vaporized)掉了。

高速撞到天体表面的陨石,首先会在接触面形成冲击波(shock wave)。冲击波同时在陨石内部和天体表面向外传播,并剧烈压缩两者(等值线为压强,单位GPa)。这一电光火石的过程非常快,直径20米的陨石完成这个过程也就1/1000秒左右,直径20千米的陨石也就只需要1秒钟。

什么概念呢?引起1400多人受伤的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市小行星撞击事件那颗陨石只有不到20米;传说中灭绝了恐龙撞出了直径180千米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那颗陨石,直径也就10千米而已。

陨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是瞬间就被压缩为高压状态,压强通常能达到数百GPa,而这一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使陨石迅速熔融或气化。当然接触面附近天体表面的物质也一样被熔融或气化了。

在撞击坑扩大的过程中,原本被气化的陨石和天体自身的岩石一同被快速射出撞击坑,形成蒸汽热柱(vapor plume)。这些物质可能飘散到大气里(会影响周围的大气),也可能再次落回来。如果撞击足够大的话,产生的蒸汽热柱可能达到很高的速度(有时会超过该天体的逃逸速度并飞出天体),这种“撞击污染”可能在火星大气的早期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

上一阶段产生的过渡撞击坑如果比较小,基本会维持原样,那就会形成最简单的碗状撞击坑。太大的话会因为重力而坍塌,那么撞击坑会进一步扩大,而撞击坑中间部分会回弹隆起,形成中央峰;然后中央峰又会不断坍塌,再加上外界的风化,大型撞击坑内部都会比较平坦。这个“大”和“小”的分界点随着不同天体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而改变,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比较大,直径3千米-6千米以上的撞击坑就可能会坍塌,而月球可以维持到15千米左右。当然这个过程已经跟最初的陨石没什么关系了。

■ 知乎ID:haibaraemily,东京大学行星科学专业

扇贝分正反面吗?

扇贝肯定是有分面的,不过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双壳类动物的双壳分的是左右壳,而不是正反壳。

例如文蛤,具有两个闭壳肌,其中位于文蛤口背前方的是前闭壳肌,位于肛门腹前方的是后闭壳肌。双壳类要将两片贝壳紧紧闭合,靠的便是这对闭壳肌。

而扇贝的闭壳肌只有一个,属于单柱型,前闭壳肌已经退化,只剩下位于背侧的后闭壳肌。扇贝的后闭壳肌靠近的那一侧便是其后侧。

分清了双壳类动物的前后侧,就能判断它的左右壳是哪边了——装着贝类软体部位的都是右壳。

用在扇贝身上,其可以分为上下壳,一般是以右边的壳在下、左边的壳在上的姿态待在海底,或是游泳,所以我们还可以直接地称呼扇贝的右壳为下壳,左壳为上壳。

■知乎ID:喵鱼酱,中国海洋大学生态学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