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喝的书”靠谱吗?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1-12 09:30:40   阅读量:0

  “可以喝的书”靠谱吗?

  “可以喝的书”看起来就是将纳米银放进了类似滤纸的材料中,当水通过时细菌接触银和铜被杀死,或者部分银和铜溶解将细菌杀死。虽然原理已经知道很多年了,但能做出这个材料确实还是要花一些时间的,不能否认他们的努力。

  但是科普新闻和实际的研究报告是有很大差别的,科普新闻可以吹它是划时代的,可以说和美国水龙头出水一样干净,等等类似的表述,但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他们有研究报告或者相关报道就会发现顶多是细菌计数和美国的饮用水差不多。而杀菌效果也不像科普新闻吹嘘的那么简单,是一过滤马上细菌全死了还是要把水放一段时间才有效果?脏水里细菌的原始数量有多少?实验用的是真实水源还是自己弄了点纯净水撒了一些特定的实验细菌?溶出的银和铜浓度是否对人体有害?一张纸能用多久?成本多高?这些是判断一个技术是否可用的标准,至于科普新闻吹嘘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用来通俗易懂的宣传,二来可以帮助拿到更多经费。

  但是,也要警惕所谓的环境纳米技术过度吹嘘。当前欧美国家的环境保护比较完善,饮用水也基本安全,近年来所谓的新技术很少有用到饮用水水处理的。

  但是,又有这么多教授要拿钱,还忽悠了很多对科研有热情的同学读博士干博后得养活,怎么办?非洲成了这帮人的自由实验场,很多研究组打着帮助落后非洲的旗号搞研究。他们默认的就是非洲人民无法建立现代水处理系统,所以就得给他们寻找新的水净化方法,然后以此为理由搞研究。

  对于为什么不烧水,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没有烧水再喝的习惯,而且烧水的能量消耗很大,设想你没有电和气,捡柴烧水,在人口密集区以及很多地区,这对植被的破坏也是不小的。所以寻找一些简易净水方法是必要的。

  一种比较靠谱的方法是砂过滤,里面的矿物其实可以拦截很多颗粒包括细菌和细小的泥土,甚至一些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对于比较成熟的过滤系统,可能会富集一些非致病细菌,在水缓慢过滤的时候还会拦截水里的有机物。

  当然,在原始地区应该还不至于考虑农药等有害有机物的问题。重金属也未必是常见挑战,即使中毒也是慢性的。目前的问题主要是致病微生物,因为对人的损害是快速而明显的。

  至于不靠谱的技术和研究也是多了去了。比如有人报道纳米金颗粒可以帮助用太阳光快速加热水,但是这种富含了纳米金颗粒的紫红色水是不可能饮用的,不光是因为喝不起,事实上合成这些纳米颗粒的时候要用特殊试剂包括还原剂和稳定剂,所以你合成出纳米颗粒的时候也在水里加入很多其他东西。

  因此,当你看到很多报道声称用某某纳米颗粒净化水,大部分都是不靠谱的灌水研究。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研究人员,直接问他合成纳米颗粒的药品和副产物都到哪去了,洗掉没有,洗了没有。

  归根到底,非洲人民的生活也应该像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用标准的水处理流程,但如果经济条件确实不允许也真的没办法。

  想帮助他们当然好,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像某前辈说的,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做出靠谱的技术真正帮助非洲人民和任何有环境问题国家的人民,不要被看似光鲜其实疑点重重的所谓纳米技术轻易迷惑,更不要随便用所谓的纳米技术迷惑别人。■作者:环境学科改造者 环境工程师


  为何食品使用多种防腐剂?

  有的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了一瓶辣椒酱发现,其使用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两种防腐剂,所以有点奇怪,同时添加是否会影响食用健康呢?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规范》规定,食品中无论加多少种防腐剂,其各自占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超过最高限量值。也就是说,国标里面计量防腐剂不是计量其中一种有没有超过其最大使用量,而是计算整个防腐剂系列比例之和的。

  另外,在食品行业使用多种防腐剂的主要目的是,一种防腐剂往往达不到预期的防腐效果。

  拿北京人都喜欢吃的果脯而言,单一的防腐剂即便最大的添加量也达不到预期的防腐标准,于是同时使用两种防腐剂进行防腐。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两种防腐剂的使用量都必须在各自限制范围内,其使用总量也不超过国家相关规定的限值,这样既达到防腐效果又符合国家标准。■作者:小明,食品研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