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艳苓
怀孕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阶段,胎儿的骨骼发育和母体健康都离不开钙质的支持。然而,许多准妈妈在补钙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导致补钙效果不佳甚至影响健康。本文将围绕“补多少”和“怎么补”两大核心问题,结合权威医学建议,为孕期补钙提供科学指南。
误区一:补钙量越多越好
部分准妈妈认为“钙补得越多,胎儿发育越好”,甚至自行增加钙剂剂量。事实上,过量补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早期每日钙需求量为800毫克,孕中期增至1000毫克,孕晚期达1200毫克。若饮食已能满足需求(如每日摄入500毫升牛奶、适量豆制品和绿叶蔬菜),额外补钙可能超过每日1500毫克的上限,导致便秘、肾结石风险增加,甚至影响胎儿骨骼发育。
正确做法:通过膳食日记记录每日钙摄入量,结合产检血钙、尿钙检测结果调整。例如,孕中期若每日饮食仅提供600毫克钙,可遵医嘱补充400毫克钙剂,而非盲目增加剂量。
误区二:仅靠食物或钙剂即可满足需求
部分准妈妈认为“喝骨头汤就能补钙”或“吃钙片就不用注意饮食”。实际上,骨头汤中的钙含量极低(每100毫升仅含1~2毫克),远低于牛奶(每100毫升含104毫克)。而单纯依赖钙剂可能忽视维生素D的协同作用——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关键,缺乏时钙利用率会下降50%以上。
正确做法:饮食与钙剂需“双管齐下”。每日摄入300~500毫升牛奶或等量酸奶,搭配豆腐(100克含钙150毫克)、芝麻酱(10克含钙100毫克)等高钙食物;同时,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避开正午强光),或遵医嘱补充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若饮食无法达标,再选择含维生素D的复合钙剂。
误区三:补钙时间与方式随意
部分准妈妈空腹服用钙剂,或与铁剂、咖啡同服,导致钙吸收率大幅下降。研究表明,碳酸钙需胃酸参与分解,空腹服用可能引发胃部不适;而钙与铁在肠道内竞争吸收,同时服用会使两者吸收率均降低30%~50%。
正确做法:分次服用小剂量钙剂(单次不超过500毫克),与进餐间隔1小时,以提高胃酸浓度促进吸收。例如,将600毫克钙剂分为早晚各300毫克服用。若需同时补铁,两者服用时间应间隔2小时以上。此外,避免与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苋菜)同食,草酸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降低吸收率。
误区四:忽视运动与个体差异
部分准妈妈认为“补钙就是吃和晒”,忽视运动对骨骼健康的促进作用。孕期适度负重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可刺激骨骼钙沉积,提升钙利用率。同时,个体差异如乳糖不耐受、胃肠敏感等也会影响补钙效果。
正确做法: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跳跃或仰卧起坐等可能压迫腹部的动作。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酸奶、奶酪或无乳糖牛奶;胃肠敏感者可选枸橼酸钙等温和剂型。定期产检时,通过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评估维生素D水平,必要时调整补充方案。
科学补钙的三大原则
一、个性化调整:根据孕周、饮食结构及检测结果制定方案。例如,孕晚期双胎妊娠者每日钙需求可能增至1500毫克,需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
二、动态监测:每3个月检测血钙、尿钙及骨密度,避免隐性缺钙或过量。出现腿抽筋、牙齿松动等症状时,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三、综合管理: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预防结石;避免碳酸饮料、高盐饮食等促进钙流失的因素。
孕期补钙是门“精细活”,需避开盲目跟风与经验主义。通过科学评估需求、合理搭配饮食与钙剂、注重维生素D与运动的协同作用,才能为母婴健康筑牢基石。记住:补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准适度”;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综合管理”。
(单位: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承德市儿童医院),省市:河北省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