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杜俊毅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针灸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从慢性疼痛到消化不良,从失眠到康复治疗,针灸似乎都能发挥作用。很多外国患者也慕名而来,体验“东方神针”。那么,针灸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它为什么能改善身体状态?其中的奥秘,正与中医长期强调的“气血流动”密切相关。
什么是气血
在中医理论中,气和血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要素。气是生命的动力,推动脏腑运作,驱动血液运行;血则是营养的载体,滋养全身组织器官。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当气血运行顺畅时,人体就会健康有力;一旦气血受阻,就可能表现为疼痛、麻木、疲劳,甚至疾病。这听起来很抽象。其实可以打个比方:把人体想象成一座城市,气好比电力,血则是供水。如果电流不稳、水管堵塞,城市的运转就会受影响。同样的道理,人体一旦气血不畅,机能就会失衡。
经络与气血的“高速公路”
针灸疗法的核心在于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张庞大的“经络网”,贯穿脏腑与四肢,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经络就像高速公路,把营养和信息输送到全身各处。当某条高速路受阻,就可能导致局部疼痛或功能紊乱。针灸通过特定的穴位刺激,疏通经络,恢复气血的流动,就像清理道路上的堵塞,让交通恢复畅通。
现代研究也发现,很多传统穴位与神经末梢、血管分布高度吻合。针刺刺激可以影响局部神经传导、改善微循环,甚至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这为“经络-气血”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科学解释。
为什么针灸能止痛
“哪里痛,针哪里”,是很多人对针灸的印象。事实上,针灸止痛的机理并不简单。一方面,中医认为“痛则不通”,疼痛常因气血阻滞。针刺疏通经络,就能让气血重新流动,从而缓解疼痛。另一方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可以促进机体释放内啡肽、脑啡肽等物质,它们与吗啡类药物类似,能产生镇痛效果。同时,针灸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让疼痛减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慢性疼痛患者,比如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经过针灸治疗后能明显感觉轻松。
气血流动与脏腑平衡
针灸不仅是止痛,它更深层的作用在于调节脏腑平衡。在中医理论中,脏腑的功能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例如,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相关;脾主运化,关系到消化吸收;肺主宣发肃降,维持呼吸顺畅。如果某个脏腑的功能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气机不畅,继而影响气血流动。针灸通过经络穴位的调节,可以帮助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让全身气血运行更顺畅。
比如,失眠患者往往气血运行紊乱,针灸“安神”类穴位,可以改善大脑的血流和神经调节,帮助恢复规律睡眠;而消化不良患者,通过针刺足三里等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气机运行。
针灸与全身调节
针灸的妙处还在于,它不仅作用于局部,还能调节全身。很多患者发现,针灸明明是为了缓解颈肩痛,却意外改善了睡眠或消化,这就是气血调节的体现。现代研究认为,针灸刺激会激活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自主神经平衡,影响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这种整体调节,与中医所说的“气血通畅,百病可防”不谋而合。
针灸疗法的安全性与适应证
针灸虽然神奇,但并不是万能的。它对功能性疾病、慢性病、康复期问题更有效,比如颈肩腰腿痛、偏头痛、失眠、焦虑、胃肠功能紊乱、部分妇科问题等。但对于急性外科疾病、重大感染或严重器质性病变,针灸只能作为辅助,而不能替代手术或急救。至于安全性,针灸总体上风险较低,但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的针刺可能导致感染或损伤血管神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针灸师,是保障疗效和安全的前提。
针灸的魅力,在于它通过细小的银针,唤醒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让气血流动恢复畅通。它不仅能缓解疼痛,更能帮助身体找回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气血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正不断对话,逐步揭开针灸的科学秘密。所以,当你听到“针灸能治病”时,不必将其神化,也不必全盘否定。针灸的神奇,正来源于它对气血流动的调节,而这份智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验证和补充。未来,针灸或许会以更清晰的科学语言,继续守护我们的健康。
(单位: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