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茜
“眼皮越来越沉,抬手都觉得费力”,很多重症肌无力患者起初以为是劳累过度,却不知这种进行性加重的疲劳,可能是危象来临的信号。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免疫系统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无力,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呼吸肌或吞咽肌严重无力引发呼吸衰竭、窒息。危象早期症状易被忽视,患者和家属常因缺乏识别知识错过最佳时机,了解其诱因、表现及识别方法,才能在疲劳变危机时筑牢生命防线。
从普通疲劳到肌肉危机:危象的诱因与信号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疲劳是活动后迅速加重、休息后短暂缓解的病态疲劳,突破临界值累及呼吸、吞咽肌时,便触发危象。危象有明确诱因,且呈“早期信号-症状加重-危象爆发” 的渐进过程。诱因如同导火索,感染最常见,炎症反应干扰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加重肌肉无力;其次是药物不当、手术创伤、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都会让脆弱的肌肉功能彻底崩溃。
危象来临前有清晰预警信号。早期原有症状突然加重,如仅眼皮下垂者突发视物成双、说话含糊、咀嚼硬食费力、喝水呛咳;进一步发展为四肢无力加剧,从抬手难到无法站立,上下楼梯需搀扶;最危险的是呼吸信号,气短、呼吸费力,平躺时加重需端坐呼吸,说话因换气不足变短,甚至口唇发紫、意识模糊。这些信号多在诱因出现后1~3天显现,及时识别可避免危及生命。
三类危象:不同表现背后的救命密码
重症肌无力危象分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拗性危象,表现、诱因及处理截然不同,准确识别是精准救命的关键。
肌无力危象最常见,由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不足或病情进展导致。核心表现为进行性肌肉无力,呼吸肌、吞咽肌受累明显,呼吸浅快、鼻翼扇动,无法深呼吸,说话嘶哑含糊,吞咽时食物易呛入气管,严重时呼吸暂停。多由感染、劳累、药物减量诱发,补充抗胆碱酯酶药物可缓解,是相对易处理的类型。
胆碱能危象占比较少,因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发药物中毒。除肌肉无力,还伴随胆碱能副作用,毒蕈碱样症状(瞳孔缩小、流涎、出汗、腹痛、腹泻、尿频)和烟碱样症状(肌肉震颤、抽搐),严重时同样累及呼吸肌。与肌无力危象的核心区别是有明显自主神经紊乱症状,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会加重病情,需立即停药并用地阿托品等解毒剂。
反拗性危象最罕见,多发生于长期用药、病情严重或合并感染的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对药物敏感性下降导致药物无效。表现为肌肉无力突然加重,既不能被抗胆碱酯酶药物缓解,也不会因停药改善,常伴随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治疗难度最大,需依赖呼吸机并调整方案。
临床用腾喜龙试验快速区分,静脉注射短效抗胆碱酯酶药物腾喜龙后,症状改善为肌无力危象,加重伴震颤为胆碱能危象,无变化为反拗性危象。
从识别到行动:危象应对的黄金流程
面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核心应对原则是快速识别、立即就医、科学配合。
第一步是初步判断,立即呼救。发现患者呼吸费力、吞咽困难、肌肉无力突然加重,尤其口唇发紫、意识模糊,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说明重症肌无力患者疑似危象发作,告知近期用药、诱因。等待期间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避免平躺防舌头后坠堵气道;若呕吐,立即转头清理口腔异物防窒息。
第二步是医院救治,积极配合。到院后,医生通过血气分析、腾喜龙试验、胸部 CT快速评估。若血氧饱和度<90%、二氧化碳分压>50mmHg,立即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支持,这是救命关键。
第三步是诱因处理,预防复发。危象缓解后重点处理诱因,感染诱发者用敏感抗生素;药物不当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必要时联用免疫抑制剂或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治疗;电解质紊乱者及时纠正低钾、低钙。
重症肌无力危象虽凶险,但早识别、早干预可有效控制。从病态疲劳到危及生命,危象发生有迹可循,诱因明确、信号清晰,患者和家属掌握识别方法与应对流程,就能沉着应对。了解危象知识不是恐慌,而是掌控健康的武器,读懂身体的危机信号,才能在与疾病的博弈中把握生命主动权。
(单位:开滦总医院,省市:河北省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