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晚,网友“LIV元宝”发文称,母亲上午9点外出散步时误踩到化学品氢氟酸,当场便无法行走,送医后被确诊氢氟酸中毒,下午3点开始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送入ICU后当晚心肺功能衰竭,最终离世。
9月15日晚,杭州余杭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
2025年9月9日,涂某某(女,52岁)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于2025年9月14日凌晨不幸身亡。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生态环境部门已按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街道正在全力推进善后处置工作。目前,事发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氢氟酸是什么?
氢氟酸作为一种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质,如石英等,因此在实验室中,氢氟酸通常被密封存储于塑料瓶中,并需要放置于阴凉处;由于氢氟酸蒸气或液体接触皮肤可引起严重灼伤,导致深层组织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实验室,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专业的防护装备,避免接触与吸入。
属危化品,生活中常见
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1650号”即为“氢氟酸溶液”,表明该商品确系危险化学品。而根据其危险分类说明,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氢氟酸属于“急性毒性”危害级别中的类别1,即毒性最强,皮肤接触会致命。
不过,也是由于氢氟酸的反应活性较高,该溶液在多种工业领域中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半导体、电子、玻璃、金属、氟化工等行业,会经常性接触到氢氟酸。同时,这种物质也可用于玻璃霉斑清洗、蚀刻玻璃等日常场景。
有媒体调查发现,氢氟酸相关产品在不少网购平台都有出售。该媒体记者搜索“氢氟酸溶液”“HF水溶液”“氢氟酸清洗剂”等关键词的时候,页面上直接跳转出多家在售的标准溶液,部分商家的销售数量甚至超过4000件。
而在商品页面上,不少商家提及其功能,写有“清洗玻璃霉斑、彩虹斑、去除玻璃3C标志性图案、蚀刻玻璃,瓷器陶瓷、石头做旧、酸洗金属,去除表面氧化物”等宣传语,但在页面内介绍产品时仅说明“戴好手套、棉签蘸取;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如若接触到皮肤,立即用清水清洗。”并未提及要在通风、戴安全面罩的情况下使用,也并未提及剩余试剂的保存问题。
▲平台上可购入的氢氟酸标准溶液
沾上或吸入都可能危及生命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环境治理与废弃物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曲睿晶表示,氢氟酸中的氢离子对人体组织有脱水和腐蚀作用,而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一。皮肤与氢氟酸接触后,氟离子不断解离而渗透到深层组织,溶解细胞膜,造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乃至肌层液化性坏死。
氟离子还可干扰烯醇化酶的活性,使皮肤细胞摄氧能力受到抑制。据估计,人摄入1.5g氢氟酸可致立即死亡。吸入高浓度的氢氟酸酸雾,可引起支气管炎和出血性肺水肿。氢氟酸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严重中毒。
公开资料显示,氢氟酸通过皮肤后,除了可以溶解细胞膜,腐蚀皮下组织,还能进一步侵蚀骨骼,严重的会导致骨坏死。氢氟酸进入人体后,氟离子与血钙结合,使血钙降低,引发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此外,还会影响肝、肾等器官,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误碰应及时处理
氢氟酸听起来陌生,但人们家里常备的清洁剂中,很多都含有这种成分。面对氢氟酸接触,“及时自救+尽快送医”尤为重要。在有水源的情况下应使用大量清水冲洗,时间至少20-30分钟,然后根据情况可用2%-5%的氢氧化镁或肥皂水处理创面后(禁止未经过冲洗直接使用酸碱中和的方式进行处理),仍用大量清水冲洗,以除去剩余的中和溶液。无水源冲洗污染物时,应使用干毛巾或纱布将其拭去,随后立即送医。
来源:澎湃新闻、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