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杨钦云
在体检中心或门诊,乳腺和甲状腺超声是很多人都会接触的检查项目。有些人看着超声单上密密麻麻的术语心里发慌——结节、低回声、钙化……。其实,超声检查不仅是为了“查病”,更像是一个窗口,让我们窥见身体在悄悄传递的健康信息。乳腺和甲状腺是人体非常敏感、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个器官。乳腺关系到女性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甲状腺则是“身体发动机”的调控中心。随着超声技术的普及,这两者成了体检中“出镜率最高”的部位。
超声检查:身体的“翻译机”
超声通过高频声波进入体内,遇到不同组织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射,这些回声被仪器接收并转化成影像。简单来说,超声是医生用“声波”在和身体对话,帮我们翻译出一些平时感受不到的变化。与CT或X光相比,超声没有辐射,对身体安全;操作方便,可以动态观察血流和组织变化;还能重复检查,非常适合乳腺和甲状腺这种需要长期随访的器官。
乳腺超声:不仅是排查肿块
乳腺超声的作用远不止“查有没有乳腺癌”。它能够识别乳腺结构异常,区分实性结节和囊性病变,发现炎症、增生、囊肿等常见问题。很多人在报告上看到“乳腺结节”就紧张,以为结节=肿瘤。实际上,大多数乳腺结节是良性的,比如纤维腺瘤、乳腺囊肿。超声医生通常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清晰度、内部回声等特征来判断风险,常用的分类是BI-RADS分级。分级越低,恶性的可能性越小;分级较高时,才会建议进一步检查或穿刺活检。
甲状腺超声:结节并不等于癌
不少人拿到超声结果时,看到甲状腺结节几个字,立刻联想到甲状腺癌,甚至陷入恐慌。事实上,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调查显示,成年人中大约三分之一都能在超声下发现结节,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的。
超声能帮助医生区分结节的性质。良性结节往往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而恶性结节则可能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1等特征。医生通常会结合TI-RADS分级来综合评估风险。如果是低风险结节,往往只需要定期随访,不必过度紧张;只有高风险结节,才会建议穿刺或手术。
甲状腺超声还能帮助评估甲状腺炎症和功能异常,比如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常能提示腺体回声弥漫性减低,边界不清。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可以结合血液甲功检查,做出全面判断。
为什么要关注乳腺和甲状腺
这两个器官都对激素变化非常敏感,乳腺受雌激素、孕激素影响,容易随月经周期或妊娠发生改变;甲状腺则是调节新陈代谢的关键器官,其异常可导致体重变化、心跳加快、怕冷怕热、情绪波动等全身表现。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都不低,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幸运的是,这两类肿瘤在早期发现时,治疗效果往往很好,甚至可以长期带瘤生存。这也是为什么超声检查对它们尤其重要。这些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单靠自觉很难发现,而超声正好能把这些“悄悄话”翻译出来,让医生在疾病还未显形时就捕捉到线索。
如何看待超声报告上的“可疑词汇”
很多人拿到超声单后会被“低回声结节”“钙化”“血流信号增强”等词吓到。其实,这些术语只是医生对影像学表现的客观描述,并不是诊断。就像医生告诉你“看到一团云”,但它是普通云彩还是暴风雨的前兆,还需要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甚至病理结果来判断。
因此,面对超声结果,不必自己吓自己。最合理的做法是:拿着检查单去请教专业医生,让医生结合你的年龄、症状、家族史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解读。
超声检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定期复查:对于发现的良性结节,医生通常会建议3到6个月或1年复查一次,观察有无变化。
不必过度筛查:并不是每个月都要查一次,频繁检查反而容易增加焦虑。
结合多学科:乳腺或甲状腺的问题,不仅要看超声,还需要结合血液学、病理学等检查。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减少压力,对乳腺和甲状腺健康都至关重要。
在超声探头这双“眼睛”的审视下,乳腺和甲状腺诉说着它们独有的秘密。结节并不等于疾病,异常也不代表绝望。它们只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关注健康、定期随访、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其害怕检查结果,不如学会与身体“对话”。
(单位: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