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齐卫敏
偏瘫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居家期间的体位摆放和活动训练看似简单,却能直接影响恢复效果。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坚持循序渐进,多数患者的肢体功能都能得到改善。
正确的体位:防并发症,为恢复打基础
偏瘫患者卧床或坐立时,若体位不当,容易引发肌肉痉挛、关节变形、压疮等问题。科学摆放体位,能减轻患侧肢体负担,保持关节功能,为后续活动创造条件。
1.仰卧位:放松为主,避免过度牵拉
头部:保持中立位,枕头高度适中(约5~8厘米),避免偏向健侧或患侧过久。
患侧上肢:肩关节稍外展(约30°),避免内收;肘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腕稍抬起(可在手心放一软枕支撑);手指自然伸展,避免蜷缩。
患侧下肢:髋关节稍外旋,膝盖微屈(可在膝下垫一薄枕);脚踝保持中立位,避免足下垂(可在脚下放一垂直的软枕或夹板固定)。
注意:仰卧位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1小时),以免加重患侧肢体痉挛,可与侧卧位交替。
2.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充分支撑
头部:用枕头支撑,保持舒适的倾斜角度。
患侧上肢:向前伸展,与身体成90°角,肘部伸直,掌心向下,可在手臂下方垫一枕头支撑,避免下垂。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弯曲,下方垫一长枕,从腰部一直垫到脚踝,保持肢体放松,避免过度牵拉。
健侧肢体:自然伸展,可在膝下垫一枕头,减轻腰部压力。
3.患侧卧位:患侧在下,促进感知
头部:用枕头垫好,稍偏向健侧。
患侧上肢:肩关节向前伸展,肘部弯曲约90°,手心向上,放在枕头上,避免受压。
患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稍弯曲,脚掌与床面垂直。
健侧肢体:髋、膝关节充分弯曲,下方垫一长枕支撑,避免压迫患侧肢体。
4.坐位:保持平衡,稳定躯干
座椅:选择有靠背、高度适中(双脚能平踩地面)的椅子,必要时在椅背上垫一软枕支撑腰部。
躯干:保持挺直,双肩水平,避免向患侧倾斜。
患侧上肢:可放在身前的小桌上(桌上放软枕支撑),或自然放在大腿上,掌心向下,避免悬空。
患侧下肢:膝盖弯曲90°,脚平踩地面,若脚踝无力,可在脚下垫一矮凳,保持中立位。
居家活动要点:循序渐进,从被动到主动
偏瘫患者的活动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以增强肢体力量和协调性。
1.被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
由家属或患者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活动,重点关注肩、肘、腕、髋、膝、踝等大关节,每个关节每次活动5~10次,每天2~3次。
肩关节:缓慢进行前屈、外展、旋转动作,避免过度牵拉。
肘关节:屈伸动作,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手腕和手指:轻轻伸展手腕,活动手指,可辅助患侧手指做抓握、张开动作。
下肢关节:屈伸髋关节、膝关节,转动踝关节(画圈动作),预防足下垂。
2.主动活动:唤醒肌力,提升控制能力
当患侧肢体有一定力量后,可进行主动活动,从简单动作开始:
床上翻身:用健侧手抓住患侧手腕,健侧腿插入患侧腿下方,先转动头部和躯干,再带动患侧肢体翻身,每天练习3~5次,增强躯干控制力。
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开始,用健侧手支撑床面,慢慢抬起上半身,逐渐过渡到床边坐立,刚开始可借助家属协助,每次坐5~10分钟,逐步延长时间。
肢体自主运动:患侧手臂可尝试摸额头、摸对侧肩膀;患侧腿部可在床边做屈伸动作,或尝试抬离床面。
3.日常能力训练:贴近生活,提升自理能力
注意事项:避开误区,安全优先
避免过度训练:每次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若出现关节疼痛、头晕、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防跌倒:训练时家属需在旁保护,地面保持干燥,移除障碍物,必要时使用助行器。
关注皮肤: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检查患侧肢体是否有压红、破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结合心理支持:偏瘫患者可能因活动受限产生焦虑情绪,家属应多鼓励,帮助建立康复信心。
记住,每一次正确的摆放、每一次微小的活动,都是向健康迈进的一步。
(单位:大名县中医医院,省市:河北省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