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老年慢性病共病管理:多病共存患者的用药协调与健康监测
2024-12-2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2万

撰文/高丽丽

在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种情况被称为“共病”。共病不仅让病情更加复杂,也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巨大挑战。其中,合理用药与科学健康监测是老年慢性病共病管理的关键环节。接下来,我们将为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如何做好共病管理。

一、老年慢性病共病的特点与挑战

老年共病患者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例如,降压药与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合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糖尿病患者服用的降糖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引起低血糖。此外,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同时,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下降等问题,也使得老年人难以准确执行复杂的用药方案,漏服、错服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用药协调:避免“乱吃药”的风险

(一)建立完整的用药清单

患者和家属应准备一份详细的用药清单,记录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内容涵盖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和频率。每次就诊时,将这份清单提供给医生,方便医生全面了解用药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二)遵循“少而精”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尽量精简用药种类。家属要配合医生,不要自行要求增加不必要的药物,更不要轻信广告或他人推荐,随意服用所谓的“特效药”“保健品”。例如,有些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作用相似的中成药,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还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三)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家属可以借助手机APP或咨询药师,了解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比如,他汀类降脂药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可能增加肌肉损伤风险;阿司匹林与布洛芬同服,会减弱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若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

(四)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

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方法有严格要求。例如,降糖药有的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与第一口饭同服;肠溶片需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家属可以使用分药盒,将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按时间分装好,并设置服药提醒,帮助老人按时、正确服药。

三、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一)基础指标监测

老年人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基础指标。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记录数值变化;糖尿病患者根据医嘱,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有心脏病的老人,注意观察心率和心律情况。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属可以在家中配备便携的监测设备,帮助老人完成测量。

(二)症状观察

除了指标监测,还要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症状。如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要考虑是否与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有关。例如,服用降压药后出现头晕,可能是血压降得过低;服用降糖药后出汗、心慌,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并尽快就医。

(三)定期复诊

老年共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建议每1~3个月一次,具体时间遵医嘱。复诊时,带上用药清单和日常监测记录,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四、家属在共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家属是老年共病患者管理的重要支持者。在用药方面,要协助老人核对药物、监督服药;在健康监测上,帮助老人测量指标、观察症状;同时,给予老人心理关怀,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此外,家属还要学习老年病管理知识,遇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成为老人健康的“守门人”。

老年慢性病共病管理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战役”。通过科学的用药协调和细致的健康监测,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希望每位老年患者都能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呵护下,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单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地镇卫生院,省市:河北省承德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推荐阅读
老年慢性病术后护理:不容忽视的健康挑战
2025-03-31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