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丽丽
在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种情况被称为“共病”。共病不仅让病情更加复杂,也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巨大挑战。其中,合理用药与科学健康监测是老年慢性病共病管理的关键环节。接下来,我们将为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如何做好共病管理。
一、老年慢性病共病的特点与挑战
老年共病患者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例如,降压药与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合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糖尿病患者服用的降糖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引起低血糖。此外,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药物蓄积中毒。同时,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下降等问题,也使得老年人难以准确执行复杂的用药方案,漏服、错服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用药协调:避免“乱吃药”的风险
(一)建立完整的用药清单
患者和家属应准备一份详细的用药清单,记录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内容涵盖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和频率。每次就诊时,将这份清单提供给医生,方便医生全面了解用药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二)遵循“少而精”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尽量精简用药种类。家属要配合医生,不要自行要求增加不必要的药物,更不要轻信广告或他人推荐,随意服用所谓的“特效药”“保健品”。例如,有些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作用相似的中成药,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还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三)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家属可以借助手机APP或咨询药师,了解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比如,他汀类降脂药与某些抗生素合用,可能增加肌肉损伤风险;阿司匹林与布洛芬同服,会减弱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若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
(四)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
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方法有严格要求。例如,降糖药有的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与第一口饭同服;肠溶片需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家属可以使用分药盒,将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按时间分装好,并设置服药提醒,帮助老人按时、正确服药。
三、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一)基础指标监测
老年人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基础指标。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记录数值变化;糖尿病患者根据医嘱,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有心脏病的老人,注意观察心率和心律情况。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属可以在家中配备便携的监测设备,帮助老人完成测量。
(二)症状观察
除了指标监测,还要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症状。如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要考虑是否与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有关。例如,服用降压药后出现头晕,可能是血压降得过低;服用降糖药后出汗、心慌,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并尽快就医。
(三)定期复诊
老年共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建议每1~3个月一次,具体时间遵医嘱。复诊时,带上用药清单和日常监测记录,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四、家属在共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家属是老年共病患者管理的重要支持者。在用药方面,要协助老人核对药物、监督服药;在健康监测上,帮助老人测量指标、观察症状;同时,给予老人心理关怀,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此外,家属还要学习老年病管理知识,遇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成为老人健康的“守门人”。
老年慢性病共病管理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战役”。通过科学的用药协调和细致的健康监测,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希望每位老年患者都能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呵护下,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单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地镇卫生院,省市:河北省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