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谢天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气道阻塞和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因呼吸耗能增加、炎症反应加剧而面临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等问题。研究显示,约40%的慢阻肺患者存在体重下降或肌肉减少症,这直接影响肺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合理的饮食护理不仅能改善营养状态,还能缓解症状、增强免疫力。但如何科学搭配饮食?哪些营养元素需要重点关注?本文将围绕四个核心方向,拆解慢阻肺患者的饮食密码。
一、能量补充:别让身体“入不敷出”
慢阻肺患者的呼吸耗能比健康人高出5~10倍,尤其是急性加重期,身体如同“超负荷运转的引擎”,急需充足的能量支撑。然而,许多患者因呼吸困难导致进食困难,或因药物副作用食欲下降,长期处于能量赤字状态。这种情况下,优先选择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尤为重要。例如,在粥品中加入坚果碎、橄榄油,或在奶昔中混合燕麦和香蕉,既能减少咀嚼负担,又能快速补充热量。需注意的是,单纯依赖碳水化合物的“快速供能”可能引发血糖波动,加重炎症反应。建议将脂肪比例适度提高至总能量的30%~35%,选择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牛油果、深海鱼类,既能稳定供能,又能减轻氧化应激。对于严重营养不良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学营养制剂作为加餐,避免因强迫进食加重呼吸负担。
二、蛋白质:修复肺部的“建筑工”
肌肉耗损是慢阻肺患者面临的严峻挑战,而蛋白质是维持肌肉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基石。普通成年人每日蛋白质需求约0.8克/公斤体重,但慢阻肺患者需增加为1.2~1.5克。优质蛋白来源如鸡蛋、低脂乳制品、豆类应占据主导地位。例如,早餐可选择希腊酸奶配奇亚籽,晚餐用豆腐替代部分红肉,既降低饱和脂肪摄入,又提高蛋白质吸收率。对于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需警惕过量蛋白质可能加重代谢负担的问题。此时可采用“少食多餐”策略,将蛋白质分散到5~6餐中,并搭配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鹰嘴豆、三文鱼)促进代谢。乳清蛋白因其高生物价和富含支链氨基酸的特性,能更高效地促进肌肉合成,但肾功能异常者需谨慎使用。
三、抗炎抗氧化:给肺脏戴上“防护罩”
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是慢阻肺进展的重要推手。饮食中的天然抗炎成分如ω-3脂肪酸(亚麻籽、核桃)、类黄酮(蓝莓、紫甘蓝)、姜黄素等,能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减轻气道损伤。维生素C、E及硒等抗氧化剂则像“清道夫”一样中和自由基,保护肺泡上皮细胞。实际操作中,可将深色蔬菜(如羽衣甘蓝、菠菜)焯水后凉拌,减少营养流失;用低温冷榨橄榄油替代精炼油,保留更多酚类物质。需警惕的是,大剂量抗氧化剂补充剂可能干扰药物代谢,天然食物来源更为安全。此外,减少加工食品、反式脂肪的摄入,相当于从源头切断“炎症燃料”。
四、电解质与水分:维持呼吸的“润滑剂”
慢阻肺患者常因呼吸急促、药物利尿等因素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这会加剧痰液黏稠度,增加排痰难度。除了保证每日1.5~2升饮水(心肾功能正常者),还需关注钾、镁的补充。香蕉、土豆、菠菜等富钾食物有助于维持呼吸肌收缩功能;南瓜籽、黑巧克力中的镁元素则能改善支气管痉挛。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需注意控制钠摄入以防水肿,但完全无盐饮食可能导致低钠血症。建议用香草、柠檬汁等天然调料替代部分食盐,既能提味又减少钠负担。冬季干燥或使用氧疗时,可通过饮用温蜂蜜水或食用银耳羹润肺,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
饮食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而言,既是基础支持,也是主动干预。从精准供能到抗炎防护,每一口食物都在参与肺功能的修复工程。需要强调的是,个性化方案永远优于统一模板,吞咽困难者需调整食物质地,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比例,心衰患者需严格限盐。建议定期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与呼吸科医生、营养师共同制定动态饮食计划。记住,良好的营养状态不是康复的“配角”,而是让药物和呼吸训练真正发挥效能的基石。
(单位: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