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顾学刚
在中药百草园中,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因“决明清肝,子能明目”的特性而得名,它就是决明子。这种看似普通的棕色小颗粒,不仅是中医眼科的常用药材,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守护视力的天然良方。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在我国分布广泛,江苏、安徽、四川等地均有规模化种植。其外形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背腹面各有一条突起的棱线,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每年秋季,当荚果成熟时采收,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便可入药。
中医认为,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在古代医籍中,对决明子的记载颇为丰富。《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明确了其治疗眼科疾病的功效。《本草纲目》则进一步指出:“决明子作枕,治头风明目,胜于黑豆。”这一记载揭示了决明子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价值。
现代药理学研究为决明子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决明子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大黄酚、大黄素、决明素等蒽醌类化合物,以及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使其具有以下药理作用:一是保护视神经,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眼疲劳、干涩等症状;二是降低血压、血脂,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三是促进肠道蠕动,具有缓泻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
值得注意的是,决明子的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也略有差异。生决明子清热力强,多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炒决明子则苦寒之性减弱,更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且质地松脆,易于煎煮和粉碎,日常泡茶饮用多选用炒制品。
在临床应用中,决明子是治疗眼科疾病的常用药。对于因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畏光多泪等症状,常与菊花、黄芩、栀子等配伍使用,如《银海精微》中的决明子散。对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目暗不明、视物昏花等症,则多与枸杞子、菟丝子、熟地等滋补肝肾之品同用,以达到滋补肝肾、明目的效果。
除了药用,决明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用决明子泡茶饮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取适量决明子,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长期用眼、便秘等人群。需要注意的是,决明子性微寒,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饮用。民间还常用决明子与菊花、枸杞搭配,制成三花茶,三者协同作用,护眼效果更佳,尤其适合学生、上班族等经常用眼的人群。
决明子还可制作成药枕。将决明子装入布袋中制成枕头,睡觉时使用,能起到安神助眠、明目醒脑的作用。这是因为决明子质地坚硬,在睡眠时可对颈部穴位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其挥发性成分也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发挥保健功效。
在使用决明子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由于其具有缓泻作用,大便溏薄者慎用;孕妇不宜大量使用,以免引起不适。此外,决明子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从古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到现代科学的研究验证,决明子这味小小的种子,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为人类的健康贡献着力量。无论是治疗眼科疾病,还是日常养生保健,决明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决明子,让这味明目良药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健康。
(单位: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省市:四川省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