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广龙
骨髓瘤,全称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可能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因此了解骨髓瘤的症状与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骨髓瘤的常见症状
骨骼疼痛
骨骼疼痛是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会在骨髓腔内大量增殖,破坏骨骼的正常结构,尤其容易侵犯脊柱、肋骨、骨盆等部位。疼痛通常为进行性加重,初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隐痛,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转为持续性剧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轻微的外力作用,如咳嗽、翻身等,都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贫血
贫血也是骨髓瘤患者常出现的症状。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生,会抑制正常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同时,骨髓瘤细胞还会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影响铁的代谢和利用,进一步加重贫血。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面色苍白、眼睑结膜苍白等表现。
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在骨髓瘤患者中也较为常见。骨髓瘤细胞会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异常的蛋白质在肾脏中沉积,会阻塞肾小管,影响肾脏的正常滤过和排泄功能。此外,高钙血症也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骨髓瘤细胞破坏骨骼,释放大量的钙离子进入血液,导致血钙升高,过多的钙盐在肾脏沉积,也会损害肾脏。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
感染
由于骨髓瘤会严重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但骨髓瘤细胞的异常增殖会抑制正常浆细胞的功能,导致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可能频繁出现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而且,这些感染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高钙血症
除了前面提到的影响肾功能,高钙血症本身也会引起一系列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多尿、口渴、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高钙血症是骨髓瘤病情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骨髓瘤的诊断方法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骨髓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是关键检查项目。血清蛋白电泳可以检测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含量和比例,骨髓瘤患者常常会出现异常的M蛋白峰。免疫固定电泳则能进一步确定M蛋白的类型,对于明确骨髓瘤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以及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和形态变化;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肾脏功能是否受损;血钙、磷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高钙血症等。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主要是检测尿本周蛋白。尿本周蛋白是骨髓瘤细胞产生的一种轻链蛋白,在尿液中可出现阳性。通过对尿液进行相关检测,能够辅助血液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
骨髓穿刺和活检
骨髓穿刺和活检是确诊骨髓瘤的金标准。通过抽取骨髓液或获取骨髓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能够明确是否存在骨髓瘤细胞以及其比例和特征。骨髓穿刺操作相对简单,痛苦较小,但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骨髓活检,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了解骨髓瘤患者骨骼受累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MRI等。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骼的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等病变,但对于早期微小病变可能不够敏感。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的细微结构,对于发现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价值。MRI则对骨髓病变的诊断更为敏感,能够早期发现骨髓内的微小病灶,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早期识别骨髓瘤的症状并及时进行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高危人群如年龄较大者、有家族史者等,更应定期体检,以便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单位: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