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俞啸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热相关疾病,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容易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剧烈运动而导致身体散热功能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因此,了解中暑的症状和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体内热量积聚过多,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急性症状。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一)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是中暑的早期阶段,症状相对较轻,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中暑。
症状表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口渴、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面色潮红或苍白、出汗增多,但体温通常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二)轻度中暑
轻度中暑的症状比先兆中暑更明显,体温升高,但通常不会超过40℃。
症状表现: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皮肤灼热、干燥,无汗或少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脸部潮红或苍白,甚至出现面色青紫,疲劳、虚弱感加重,可能伴有肌肉痉挛,还可能出现短暂的晕厥,但通常能自行恢复
(三)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是一种紧急医疗状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症状表现:体温显著升高(超过40℃)、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意识模糊、谵妄、昏迷,呼吸急促、心跳过快,甚至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抽搐,可能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如何快速识别中暑症状
中暑的症状多种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暑信号。
(一)头晕和头痛
头晕和头痛是中暑的早期常见症状。当身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血管扩张,导致头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头晕和头痛。
(二)口渴和出汗
口渴是身体缺水的信号,而出汗则是身体散热的机制。在高温环境下,出汗增多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如果出汗过多且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导致脱水,进而引发中暑。
(三)皮肤变化
中暑时,皮肤可能出现潮红或苍白,甚至出现青紫。这是因为高温导致血管扩张或收缩,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
(四)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是中暑的重要信号。当体温超过38℃时,应高度警惕中暑的可能性。重度中暑时,体温可能超过40℃。
(五)意识障碍
当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或昏迷时,说明中暑已经非常严重。这是因为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了损伤。
(六)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是中暑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在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中。这是因为高温导致电解质失衡,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三、中暑的急救措施
(一)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如果可能,将患者转移到有空调的室内。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让患者喝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因为它们可能会加重脱水。
降温措施:用凉水擦拭患者的皮肤,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也可以用湿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上,帮助降温。
休息:让患者平躺休息,抬高双腿,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让患者站立或过度活动。
观察症状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加重的迹象(如体温持续升高、意识模糊等),应立即就医。
(二)重度中暑的急救措施
紧急降温: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凉水擦拭全身,或者将患者浸泡在凉水中(水温不要过低,避免引起寒战)。也可以使用冰袋敷在患者的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帮助快速降温。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给予少量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但如果患者已经昏迷或呕吐,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窒息。
紧急送医:重度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继续采取降温措施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五、总结
了解中暑的症状和急救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迅速识别并处理中暑,从而减少对健康的危害。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穿着合适的衣物,使用防晒霜,并注意休息和降温。
(单位:龙游县人民医院,市:浙江省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