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阳敦学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人在应对高强度工作与学习压力时,常常选择熬夜“卷绩效”,喝酒“减压”,暴饮暴食“解馋”。然而,这些生活方式表面上看是“自由放纵”,实则正在悄悄地“摧毁”我们的消化系统。当你频繁腹胀、反酸、恶心、排便异常时,其实正是你的消化道在向你发出警报。本文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了解熬夜、饮酒、暴饮暴食对消化系统造成的影响,并提供科学的自我调节建议。
一、消化系统有多重要
消化系统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系统之一,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吸收进血液,排出废物。更重要的是,消化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中存在着丰富的免疫细胞和微生物群,对抵御病菌侵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一旦它受到损伤,轻则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重则诱发胃炎、胃溃疡、肝病,甚至增加癌变风险。
二、熬夜是胃肠道在“强行加班”
生物钟紊乱,胃肠节律打乱:人体的胃酸分泌、胆汁排放、肠蠕动等活动都遵循昼夜节律。熬夜会打乱正常的生理时钟,使胃肠道“该休息时不得不运作”,易造成胃酸分泌失衡、肠道菌群紊乱。
增加胃黏膜受损风险:长期熬夜会降低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酸更容易侵蚀胃壁,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
易诱发便秘与肠道菌群失衡:夜间睡眠不足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肠蠕动减缓,排便变慢,引发便秘;同时,夜间进食易导致“坏菌”滋生,破坏肠道生态平衡。
典型警报:早晨起床恶心、口苦口臭、饭后胃胀、排便不畅、黑眼圈与面部暗沉常与熬夜损伤消化系统密切相关。
三、喝酒是肝胆胰在“苦苦抗争”
酒精直接刺激胃肠道:酒精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反流、胃痛、恶心,长期可诱发胃炎、食管炎。
肝脏代谢负担加重:肝脏是酒精的“主战场”,每一次饮酒都意味着肝细胞必须代谢乙醇并排出毒素。长期饮酒会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胰腺功能受损,甚至导致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加上大量饮酒,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发热,是消化系统中的急危重症之一。
典型警报:酒后上腹部隐痛、食欲不振、眼白变黄、小便发黄、肚子鼓胀、皮肤瘙痒等,可能提示酒精对肝胆胰造成伤害。
四、暴饮暴食是消化系统的“灾难现场”
胃肠超负荷运转:一次性摄入大量高脂、高热量食物,会迫使胃肠长时间工作,导致胃酸过多、胃胀、消化不良。
引起胃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暴食后胃排空延迟,食物滞留胃内时间延长,胃内容物易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
增加胆囊与胰腺负担:暴食油腻食物刺激胆汁大量分泌,胆囊收缩频繁,易引发胆绞痛、胆囊炎;同时也刺激胰液大量分泌,诱发胰腺炎。
典型警报:饭后立即困倦、嗳气反酸、上腹部饱胀、频繁腹泻或便秘交替、体重波动大,均可能与暴食行为相关。
五、科学守护你的消化系统,从现在开始
确保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有助于胃肠道休整与修复。做到三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吃太多。晚餐应在睡前3小时完成,避免宵夜。如确需饮酒,应避免空腹状态,可先摄入淀粉类食物(如馒头、米饭)减轻胃黏膜刺激。每天保证足够饮水量,增加新鲜蔬果、粗粮的摄入,有助于润肠通便,保持肠道通畅。饭后适度活动,如散步2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速食物排空,减少反流风险。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可直接影响胃肠功能,尝试冥想、深呼吸、音乐放松等方式调节情绪。
六、结语
消化系统不像牙疼那么剧烈,也不像骨折那样明显,它的“求救”往往是以腹胀、恶心、便秘等“小毛病”出现,却常被忽视。熬夜、喝酒、暴饮暴食的习惯,不是在“享受生活”,而是在“透支健康”。
(单位:东安县人民医院,省市:湖南省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