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中药养生小知识
2025-03-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8万

撰文/李妙姿

如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注重养生,中药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药养生是目前人们比较认可和选择的养生方式,对人们的身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我们要想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养生,需要知道更多的中药养生知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更多的中药健康养生之道吧。

中药为什么能养生呢

中医将人体当作一个整体,而疾病则是人体内外失衡的呈现。服用中药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使人体健康状态逐渐恢复。比如,如果人们出现热证发热,就可以选择“寒凉”类中药(薄荷等),使人体恢复健康;如果人体出现寒证发冷,就可以选择“温热”类中药(生姜等),使人体恢复健康。

日常养生常用到的中药有哪些

①鸡内金熬水

鸡内金其实是鸡胃内的一层金黄色角质内皮,味甘、性平,有着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等作用,一般可用在食积不消、呕吐泻痢等情况。当有腹部胀满或者大便干燥情况,或者小儿出现积食时,可以把晒干后的鸡内金在炒后捣碎并加一些山楂熬水饮用,或者将其和山药一起研为粉末,和粳米煮粥食用,达到健脾养胃的功效。

②枸杞泡水

日常生活我们肯定听过“保温杯里泡枸杞”的说法,可枸杞泡水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枸杞可以养肝明目、滋补肾精,十分适合长期用眼、熬夜的人群。每天可以用10~15粒温水冲泡饮用,在反复冲泡到无味后还可以嚼食。但要注意,有感冒发热或者腹泻的情况,要暂停饮用。

③生吃大蒜

大蒜是我们厨房里比较常见的一种食材,但同时也是十分普遍的一种“中药”,它内含大蒜素等70多种植物化学物质,有着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等作用,并且还能够散肿痛、除风邪、去风湿、健脾胃。大蒜是人们日常防病保健的有效食材和药材,但最好是生着吃,加热后会使其内大蒜素的含量减少。需要注意的是,内热以及有眼疾的群体不要多吃。

④罗汉果冲泡

罗汉果是一种清热润肺类的中药材,有着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缓解咽痛等功效。罗汉果的服用方法十分简单,可以冲泡、煎水。

⑤黄芪煮水

气是人体的生命力,如果我们总是感觉累、说话没劲或者频繁感冒,可能就是气虚。而黄芪则是人体“补气”的重要药材,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增强人体抵抗力,并且黄芪内还有多糖成分,它能够抗衰老、抗氧化。每天可以用黄芪煮汤,或者冲泡饮用,能够让你精神百倍。

⑥陈皮泡茶

陈皮我们都十分了解,其实就是晒干后的橘子皮,它不起眼,但是作用很明显。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若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胃胀或者饭后打嗝的情况,都可用陈皮泡水饮用来缓解;陈皮还十分适合脾胃虚弱人群泡水饮用,能够帮助他们消化、增加食欲,想要增加口感,还可以加一些蜂蜜来调味。

⑦茯苓做汤

茯苓是一种十分温和的中药材,它具有健脾利湿、安神宁心的作用。如果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心烦意乱或者失眠的情况,就可试试茯苓;并且茯苓还有增强脾胃之效,能够帮助人体排湿,湿气比较重的人常觉得没精神,就可以试试食用茯苓汤。

⑧菊花泡水

菊花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花类,我们会常看到人们日常泡菊花茶。菊花泡水其实能够清肝明目,如果我们日常生活感觉眼睛比较干涩,视力模糊不清,经常熬夜上火,就可以冲泡饮用菊花茶。另外,菊花茶还可以缓解头痛、降血压,十分适合中老年朋友饮用。

⑨蒲公英泡水

蒲公英有“天然的抗生素”之称,有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适合胃火旺盛以及口干口苦的群体冲泡饮用;蒲公英还有着促进肝脏代谢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毒,如果我们总是长痘的话,或者身体内有慢性炎症,就可以蒲公英泡水长期饮用。

其实,中药养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上述一些我们常见的中药材外,还有很多中药养生调理小方,如党参黄芪炖鸡汤、菊花决明子茶、银耳百合莲子羹、川贝雪梨汤等,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些中药养生的小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单位:娄星区大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市:湖南省娄底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北京阵容成关注亮点
推荐阅读
立秋养生知多少
2025-08-05 北京科技报
43℃高温预警,三伏天“网红”养生靠谱吗?
2025-07-15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号
秋冬进补配合针灸,养生效果翻倍
2025-04-07 北京科技报
三伏天养生:酷暑中的健康智慧
2025-03-31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