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客良
乳腺结节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其良恶性鉴别对诊疗至关重要。钼靶X线作为乳腺癌筛查诊断核心手段,具有高分辨率、无创、可重复优势,可清晰显示钙化、肿块形态等特征。本文将系统阐述其钼靶X线特征及放射科评估标准,为临床提供规范化参考。
一、钼靶X线检查的乳腺结节特征
1. 肿块形态学特征
形态:良性结节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滑整齐。恶性结节常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缘可见毛刺征、小分叶或浸润性生长。
密度:恶性结节多为高密度或等密度,与周围腺体组织对比明显;少数低密度结节需结合其他征象综合判断。脂肪密度结节(如脂肪瘤)为明确良性表现。
边缘特征:
清晰边缘:超过75%的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锐利,提示良性可能。
模糊边缘:因腺体遮挡导致边界不清晰,需结合加压摄影技术鉴别。
浸润性边缘:病灶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为恶性特征。
星芒状边缘:从肿块边缘发出放射状线影,高度提示恶性。
2. 钙化特征
良性钙化:
形态:粗大、圆形、边缘光滑。
分布:散在或区域性分布,常见于囊肿壁、纤维腺瘤或外伤后脂肪坏死。
恶性钙化:
形态:细小多形性钙化、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
分布:簇状、段样或线样分布,提示导管内癌变。
中间性钙化:不定形模糊钙化或粗糙不均质钙化,需结合分布及临床病史判断。
3. 结构扭曲与不对称
结构扭曲:正常乳腺结构紊乱,无明确肿块,可见放射状影或局灶性收缩。需排除手术史或外伤,否则需活检排除浸润性癌或放射状瘢痕。
不对称致密:
团状不对称:范围较大,密度高于对侧,无明确肿块或钙化,多见于激素治疗或正常变异。
局灶性不对称:范围较小,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隐匿性病灶。
4. 其他伴随征象
皮肤改变:皮肤增厚、乳头内陷或皮肤回缩,提示肿瘤侵犯表皮或皮下组织。
淋巴结异常:腋窝淋巴结肿大、形态不规则或脂肪门消失,需警惕转移可能。
导管改变:非对称性管状结构或单个扩张导管,可能提示导管内病变。
二、放射科评估标准:BI-RADS分类系统
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是国际通用的评估标准,将乳腺结节分为7类,指导临床决策。
1. BI-RADS 0类为评估不完全,需结合其他检查。推荐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活检以明确性质。
2. BI-RADS 1类为阴性结果,乳腺结构正常,无异常发现,常规筛查即可。
3. BI-RADS 2类为明确良性病变,如单纯囊肿、纤维腺瘤、脂肪瘤或术后改变,建议定期随访。
4. BI-RADS 3类为可能良性,恶性风险<2%。特征包括边缘光整的椭圆形肿块或复杂囊肿,建议短期随访(每3~6个月),若2年无变化可降级为2类。
5. BI-RADS 4类为可疑恶性,分3亚类:
4A:低度可疑(2%~10%),如边缘模糊的纤维腺瘤。
4B:中度可疑(10%~50%),如部分边界不清的肿块。
4C:高度可疑(50%~94%),如不规则肿块或簇状微钙化。
处理:需活检(穿刺或手术)以明确诊断。
6. BI-RADS 5类为高度恶性可能(≥95%),特征包括毛刺状肿块、线样钙化或结构扭曲,应立即活检或手术干预,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7. BI-RADS 6类已活检证实为恶性,需评估治疗反应或术前影像变化,建议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三、恶性征象的综合判断
钼靶X线的恶性征象需结合以下因素综合分析:
1. 钙化灶:细小、密集、多形性钙化簇是早期乳腺癌的特异性表现。
2. 肿块边缘:浸润性生长或毛刺征强烈提示恶性。
3. 结构扭曲:无明确肿块的局部结构紊乱需高度警惕。
4. 动态观察:短期随访中病灶增大或新发钙化需升级评估。
四、结语
钼靶X线检查可依据乳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结合BI-RADS分类来鉴别其良恶性。医师会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分类为4类及以上的病变,会及时安排活检,这有助于实现乳腺疾病的早诊早治。
(单位:遵化市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