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老来“睡不好”怎么办?科学应对老年人失眠的实用方案
2025-03-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万

撰文/张永乐

老年人的睡眠健康需要全家关注。家人应多陪伴老人,帮助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本文主要介绍如何科学应对老年人的失眠问题。

要分清是生理性变化还是病理性失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睡眠结构会自然改变,深度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多,夜间醒来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从青年时期的7~8小时缩短为5~6小时。这种因衰老导致的睡眠调整,若未影响白天状态,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病理性失眠往往与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相关,如骨关节疼痛、心衰引起的夜间憋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夜尿频繁,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心理问题。此外,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干扰睡眠。

二、改善睡眠的“非药物策略”:从生活细节入手

1.打造适合老年人的睡眠环境

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保持为50%~60%,避免室温过高或过低。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可使用遮光窗帘和轻柔的白噪音掩盖外界声响。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避免过高或过低导致颈椎不适。夜间起身时,床头安装感应灯,避免强光直射影响再次入睡。

2.建立规律的睡眠作息

固定起床时间(包括周末),即使前一晚没睡好,也不要过度补觉。午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下午3点后不再午睡,避免影响夜间睡眠。傍晚可进行15~20分钟的户外活动,接受自然光照射,帮助调节生物钟。

3.调整日间行为习惯

白天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但避免睡前3小时内剧烈活动。减少咖啡因摄入,午后不喝浓茶、咖啡,睡前不饮酒。晚餐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饱或空腹入睡,睡前1小时可喝温牛奶。控制夜尿次数,晚餐后减少饮水量,睡前排尿一次,卧室靠近卫生间以减少起身不便。

4.优化睡前准备流程

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可进行温和的放松活动,如泡脚听舒缓音乐、做简单的呼吸放松训练,若躺下20分钟仍未入睡,可起身到昏暗的房间做单调活动有困意再回到床上。

三、需要药物干预时,这些原则要牢记

当非药物方法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但需注意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

1.谨慎选择药物类型

优先选用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这类药物成瘾性低,对认知功能影响小

,避免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此类药物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如酸枣仁、茯苓等成分相对温和,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用药遵循“小剂量、短疗程”原则

初始剂量为成人常规剂量的1/2~1/3,根据效果逐步调整,连续用药不超过2周,避免产生药物依赖,停药时需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以防出现失眠反弹。

3.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常同时服用多种慢性病药物,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避免安眠药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例如,安眠药与降压药联用可能加重低血压风险。

四、特殊情况处理:针对性解决睡眠困扰

夜尿频繁者: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前列腺增生患者需及时治疗原发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服药时间。

疼痛影响睡眠者:可在睡前1小时服用止痛药物,既能缓解疼痛,又不影响药物起效时间。

抑郁焦虑导致失眠者:需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使用抗抑郁药物,单纯使用安眠药往往效果不佳。

长期失眠者:建议到医院睡眠门诊进行专业评估,通过睡眠监测明确失眠类型,制定个性化方案。

五、走出失眠认知误区

误区一:“每天必须睡够8小时”,老年人睡眠需求减少,只要白天精力充沛,5~6小时睡眠也是正常的。

误区二:“失眠就是神经衰弱,需要补药调理”,盲目服用补药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应先排查病因。

误区三:“安眠药会上瘾,坚决不能吃”,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成瘾风险可控,长期失眠的危害远大于短期合理用药的风险。

误区四:“晚上没睡好,白天必须补回来”,白天过度补觉会进一步扰乱睡眠节律,反而加重夜间失眠。

当发现老人长期失眠并影响生活质量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能让父母在安稳睡眠中享受晚年生活。记住,改善睡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耐心尝试科学方法,才能逐步找回高质量的睡眠。

(单位:河北省大名县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邯郸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式盛大启幕 开启科普“全月深耕” 新征程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