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倩
在育儿的漫漫征程中,新生儿肠绞痛如同一道棘手的关卡,让无数新手父母手足无措。医学数据显示,约20%的宝宝会在出生2周至4个月期间遭遇肠绞痛,每日持续哭闹超3小时,每周至少发作3天且持续3周以上的情况,成为家长们心中的焦虑之源。而飞机抱与排气操,恰似驱散阴霾的有效良方,下面为您带来专业且详尽的实操指南。
一、深度解析新生儿肠绞痛
新生儿肠绞痛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晰,但主要诱因已较为明确。宝宝尚未发育成熟的消化系统是关键因素,肠道神经发育稚嫩,导致肠道蠕动节奏紊乱,气体易在肠道内积聚,引发疼痛。此外,喂养环节的不当操作,如奶瓶倾斜角度错误、奶嘴流速过快,会使宝宝吞咽乳汁时吸入大量空气,而乳糖酶分泌不足或牛奶蛋白过敏等情况,也会加剧肠道的不适。
当肠绞痛发作,宝宝会突然爆发出尖锐的啼哭,常规的安抚方式往往收效甚微。此时,宝宝攥紧的小拳头、不停蹬动的小腿,以及鼓胀紧绷的腹部,都在诉说着肠道内的“翻江倒海”。尤其在傍晚或深夜,肠绞痛常常准时“报到”,让家长们心急如焚,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迫在眉睫。
二、飞机抱实操秘籍
飞机抱通过独特的姿势对宝宝腹部施加轻柔压力,帮助肠道气体排出,堪称缓解肠绞痛的“空中救援”。
(一)充分准备,营造舒适环境
操作前,要为宝宝打造安全舒适的“飞行环境”。仔细检查宝宝衣物,确保无纽扣、装饰等硬物,避免划伤肌肤;将室温调节至25℃左右,拉上遮光窗帘,播放轻柔的白噪音,营造温暖静谧的氛围。家长洗净双手、温暖掌心,褪去手表、戒指等饰品,以温柔姿态准备“飞行”。
(二)规范操作,完成“飞行”流程
起飞准备:家长舒适就坐,左手虎口托住宝宝下巴与胸部,拇指轻护脸颊,确保颈部自然舒展;右手从双腿间穿过,掌心贴合腹部,四指托住大腿根部,形成稳固支撑。
平稳升空:以手腕为轴,缓慢将宝宝翻转 180°,使其腹部朝下呈水平姿态。左手持续支撑头部颈部,右手调整位置,用掌心温和按压腹部。
云端安抚:家长以髋关节为支点,小幅度轻晃身体,模拟子宫内的晃动;右手在宝宝背部沿脊柱两侧,用食指与中指进行“雨点式”轻拍,配合顺时针画圈按摩,帮助排气。单次“飞行”3~5分钟,依宝宝反应调整。
(三)安全注意,保障“飞行”安全
飞行过程中,密切关注宝宝状态。若出现面色发紫、剧烈挣扎等情况,立即终止,转为竖抱轻拍。飞机抱更适合满月后、颈部有一定支撑力的宝宝,避免过早尝试引发风险。
三、排气操实操指南
排气操如同一场专为宝宝肠道设计的“舒缓瑜伽”,通过科学的肢体动作促进肠道气体排出。
(一)精心筹备,创造良好条件
在平坦的婴儿床或爬行垫上铺好柔软隔尿垫,室温保持在24℃~26℃。准备色彩鲜艳的摇铃或柔软玩偶吸引宝宝注意力,选择宝宝进食后1小时、情绪愉悦时进行,避免饱腹或困倦状态。
(二)分步操作,完成调理流程
热身律动:双手轻握宝宝脚踝,模仿骑自行车动作,缓慢交替屈伸双腿,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激活肠道活力。
太极揉腹:双手搓热,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方向用掌心画大圈按摩,力度轻柔,每次1~2分钟,顺应肠道蠕动。
屈膝排气:依次将宝宝双腿屈膝贴近腹部,感受轻微压力后伸直,左右腿交替各10~15次。
蹬腿助力:双手握住小腿,将双腿同时抬起至与身体呈90°,保持2~3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
抬腿拉伸:轻握双脚,将双腿抬起至与身体呈45°,保持片刻后放下,重复操作,刺激肠道蠕动。
(三)操作要点,确保调理安全
整套动作需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若宝宝出现哭闹、抗拒,立即暂停安抚;宝宝皮肤有破损、出疹时,暂缓操作,待恢复后再进行。
飞机抱与排气操是缓解新生儿肠绞痛的有效方法,但每个宝宝个体差异大,效果有所不同。家长需耐心观察,适时调整。若肠绞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呕吐、血便等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为宝宝健康保驾护航。
(单位:广安市人民医院,省市:四川省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