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小琴
孩子突发高热抽搐,往往让家长措手不及,既惊恐又无助。尤其在突发情况下,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甚至神经发育。发热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多发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阶段,且在首次高热过程中极易诱发。面对这一紧急状况,及时、科学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家长和护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内有效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接下来的内容将围绕高热惊厥的护理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识别高热惊厥的早期信号与处理时机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症状,通常在体温迅速升高时出现,尤其多见于6个月到5岁的孩子。大多数患儿在体温升至38℃以上时发作,常常是在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过程中发生。其典型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四肢抽动、牙关紧闭,部分孩子可能还会出现口唇发紫、面色苍白等症状。单纯性高热惊厥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大约几秒到十几分钟不等。但若抽搐超过15分钟,或频繁复发,就可能属于复杂性惊厥,需特别警惕。
在惊厥发作前,部分患儿会出现烦躁、惊恐、呆视、哭闹不安等前兆。家长如能提前察觉这些信号并及时测量体温,物理降温,有可能减轻症状甚至避免发作。此外,年龄越小,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儿童,其再次发作的风险也更高。准确识别高热惊厥的早期信号,有助于争取时间做出科学干预,减少患儿的痛苦与后遗症。
是否需要紧急处理,要根据惊厥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以及患儿是否有其他合并症状来判断。若抽搐时间短,一次性发作后孩子能很快恢复意识,呼吸平稳,无明显呕吐或皮肤发紫,可先在家中进行初步护理并密切观察。但如出现长时间抽搐、发作超过一次、孩子迟迟不清醒、呼吸不畅等表现,就必须立即送医抢救,以免延误病情。家长掌握这些基本判断标准,不仅有利于孩子安全渡过危机,也有助于配合医生后续诊治。
二、宝宝发热抽搐时的家庭急救步骤与护理要点
当宝宝出现发热抽搐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避免造成更大伤害。应立即将宝宝平躺于安全、开阔的地方,避免靠近尖锐物或硬物,以防抽搐过程中撞伤。将宝宝的头部轻轻偏向一侧,有助于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或唾液误吸引起窒息。同时,应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要强行按压宝宝的身体,也不要在其口中塞入任何物品,以免造成牙齿脱落或气道阻塞。
在抽搐过程中,家长要细致观察发作时间、肢体动作、眼球方向、嘴唇颜色及是否有意识丧失等表现,并在宝宝恢复后如实向医生描述,这对于判断病因和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如果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或孩子抽搐后意识模糊不清、呼吸困难、发绀,家长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就近医院处理。若孩子是首次发作或年龄较小,也建议尽快就医,接受专业评估,以排除颅内感染等严重病因。
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一些常见误区,如拼命摇晃宝宝试图“叫醒”他,或把硬物强行塞入嘴里防止“咬舌头”。实际上,抽搐过程中因牙关紧闭,强塞异物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牙齿断裂或口腔受伤。护理后应尽快为宝宝降温,如使用温水擦拭身体或给予退热药物(按医生指导),但切勿冰敷或冷水浴,以免刺激引发再次惊厥。家长平时应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并定期为宝宝监测体温,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面对宝宝突发的发热抽搐,家长掌握科学的识别方法和应急护理措施至关重要。通过正确判断惊厥表现、及时清理呼吸道、避免误伤并迅速就医,不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减轻孩子的痛苦。日常生活中加强健康管理和护理知识储备,也是保障儿童安全成长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到早识别、快处理、细观察、勤预防,才能真正为宝宝的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
(单位: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省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