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明泉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由于儿童生理结构特殊、对手术恐惧感强,麻醉管理需格外谨慎。科学的麻醉方案不仅能保障手术安全,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麻醉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及麻醉反应,评估呼吸道情况,筛查合并症;优化实验室检查,纠正贫血;严格禁食,反流患儿需延长禁食;术前规范用药,咪达唑仑缓解焦虑,阿托品减少分泌物但需警惕心动过速。
二、麻醉方式选择与实施
1.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金标准)
插管路径:经口明视插管为主,对张口受限患儿可选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喉罩使用:仅适用于手术时间短、无反流风险的患儿,需备好气管插管设备。
2.麻醉药物选择
诱导药物:丙泊酚(2~3mg/kg)联合瑞芬太尼(1~2μg/kg)快速诱导,减少呛咳反应。
肌松药:罗库溴铵(0.6mg/kg)提供良好插管条件,注意术后拮抗(新斯的明+阿托品)。
维持药物:七氟醚(1~2MAC)或丙泊酚TCI,联合瑞芬太尼0.1~0.3μg/(kg·min)持续输注。
3.术中监测强化
基础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高级监测:对高危患儿行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
三、术中管理要点
1.呼吸道管理
体位摆放: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15°~30°,避免颈椎过度屈曲。吸引准备:术中持续吸引口腔分泌物,防止血液误吸。喉水肿预防:术中轻柔操作,术后拔管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mg/kg)。
2.循环与容量管理
液体选择: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液)维持,按4-2-1法则补液。血压调控:维持收缩压在基线值的20%范围内,避免低血压导致脑缺氧。
3.体温保护
保温措施:使用加温毯、液体加温装置,维持核心体温>36℃。恶性高热预防:避免使用琥珀胆碱、吸入麻醉药,备好丹曲林注射液。
四、苏醒期管理策略
1.拔管时机选择
清醒拔管:患儿自主呼吸恢复、咳嗽吞咽反射良好、潮气量>6ml/kg时拔管。延迟拔管:对饱胃、困难气道或苏醒延迟患儿,送PACU观察后拔管。
2.苏醒期并发症防治
喉痉挛: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加压给氧,严重者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躁动管理:拔管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恶心呕吐预防:术毕静脉注射昂丹司琼(0.1mg/kg),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
五、术后疼痛管理
1.多模式镇痛方案
局部麻醉:扁桃体窝涂抹0.25%布比卡因,减轻术后咽喉痛。非甾体抗炎药:术后口服布洛芬(10mg/kg),每6小时一次。阿片类药物:对疼痛剧烈患儿,静脉注射吗啡(0.05mg/kg),监测呼吸抑制。
2.出院标准评估
疼痛评分:使用FLACC量表评估,≤3分可出院。饮食恢复:能进食冷流食,无频繁呛咳。出血观察:术后24小时内唾液带少量血丝属正常,大量鲜血需处理。
六、特殊患儿的麻醉管理
OSAS患儿术前用类固醇鼻喷剂,术中监测SpO2及PETCO2,术后PACU观察防梗阻;肥胖患儿备加长气管导管,视频喉镜辅助插管,延长氧疗防低氧血症。
“精准、安全、舒适”理念需贯穿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管理。通过细致的术前评估、个体化的麻醉方案、严密的术中监测及科学的苏醒期管理,可显著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风险。未来,随着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闭环靶控输注等技术的发展,儿童麻醉将更加精准可控,为患儿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单位:迁安市中医医院,省市:河北省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