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龙非池
胃黏膜发炎、糜烂是引发胃炎的主要病理机制,胃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等症状。胃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的症状、病因等方面都有不同,临床诊断期间有必要精准区分不同类型胃炎,才能为临床医师制定科学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精准参考。不同胃炎到底有什么差别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按照位置区分不同胃炎
胃部炎症位置不同,即病变部位在胃内的解剖位置存在差异,根据病变位置可将胃炎分为以下几种:
(1)贲门胃炎:胃部与食管连接位置发炎,患者以吞咽不适、反酸胃灼热症状为主,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且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易发生贲门胃炎。
(2)胃体胃炎:病变位于胃中上部,患者以乏力、头晕、腹胀、上腹隐痛等症状为主,发病与B12维生素缺乏、自身抗体攻击胃壁细胞有关。
(3)胃窦胃炎:病变位于胃远端靠近幽门,患者以恶心、嗳气、上腹痛症状为主,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溃疡或糜烂的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窦胃炎的主要原因。
(4)全胃炎:病灶遍布贲门、胃体、胃窦等整个胃部,患者食欲减退,表现为恶心、厌食、上腹部不适、体重降低等症状,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自身免疫疾病、烧伤、创伤等都会引发全胃炎。
(5)幽门胃炎:病灶位于胃部、十二指肠连接部位,患者以腹胀腹痛、呕吐、体重下降症状为主,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幽门梗阻,严重影响消化功能。
无论胃炎病灶位于哪个部位,其发生与发展都与胃黏膜屏障受损有关,且随着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受损加重,胃炎症状随之加重。随着患者病情进展,胃黏膜出现充血或水肿,甚至发生糜烂或出血,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急性胃炎有哪些
急性胃炎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其发生与胃黏膜突然遭受有害刺激有关,胃炎急性发病可包含4种类型:急性刺激性、急性出血性、急性腐蚀性与急性感染性胃炎。
(1)急性刺激性胃炎:刺激性胃炎的发生与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有关,洋葱、姜、蒜、辣椒等都属于刺激性食物,这类胃炎病理表现以胃黏膜水肿或充血,伴有上皮细胞坏死。早期刺激性胃炎患者的症状轻微,以恶心、腹痛等症状为主,早期干预能迅速缓解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深层组织损伤。
(2)急性出血性胃炎:胃黏膜出血、糜烂是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主要病理特点,又称为急性糜烂性胃炎。根据病因可分为药物性、酒精性、应激性糜烂性胃炎,药物性糜烂胃炎的黏膜以点状糜烂伴出血症状为主,酒精性糜烂胃炎的胃黏膜以充血、糜烂为主,应激性糜烂胃炎的胃底部以多发性糜烂为主。这类胃炎常伴随胃酸分泌增加,长此以往会导致胃溃疡形成,甚至累及十二指肠,引发十二指肠炎症。
(3)急性腐蚀性胃炎:误服强酸、强碱类化学药物,是导致腐蚀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病理探查可见黏膜坏死或形成溃疡,随着病情加重会引发胃穿孔。
(4)急性感染性胃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细菌入侵胃壁,胃壁受损引发局部脓肿是导致急性感染性胃炎的主要病理机制,患者发病后表现为寒战、高热、上腹痛等症状。
慢性胃炎有哪些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炎症细胞浸润局部黏膜浅层,胃黏膜充血、水肿,伴有白色黏液渗出,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表现。镜下观察可发现黏膜浅表层出现浆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坏死或脱落,患者以嗳气、餐后饱胀、上腹不适等症状为主。
(2)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病理表现与非萎缩性胃炎一致,且伴有腺体萎缩。镜下观察除非萎缩性胃炎的典型表现,还能观察到:胃黏膜橘红色变为灰色,黏膜变薄,与正常黏膜组织界限清晰;黏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3)特殊性胃炎:肥厚性、疣状胃炎是常见的特殊性胃炎,前者以胃黏膜肥厚、镜下胃小凹增生、胃壁皱襞加深变宽、黏液分泌细胞增多为主要病理表现,后者以胃黏膜痘疹/结节样凸起、中央糜烂、凹陷为主要病理表现。
不同类型胃炎的部位、病理表现、临床症状都有明显差异,临床可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实现对不同胃炎的精准诊断。
(单位:湖南省花垣县吉卫镇中心卫生院,省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