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纹
心肌梗死(心梗)属于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心梗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发病早期患者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喘息、盗汗、胸痛等症状,不及时救治会导致患者死亡。加强心梗的预防并做好自救,对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心脏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那么到底如何做好心梗的预防与自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心梗的科学预防
在心梗预防过程中,可采用“ABCDE”预防法则。
(1)“A”法则:阿司匹林(Aspirin),心梗高危人群可服用阿司匹林预防,每日阿司匹林用药量为75~100mg,每日1次,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发生率,若高危人群不适用阿司匹林,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其他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类等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通过控制血压能有效预防心梗的发生。
(2)“B”法则:控制血压,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片、比索洛尔等是临床推荐的β受体阻滞剂,服药后能有效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降低心肌收缩力,有效预防心梗,其是控制血压与心率的关键药物。
(3)“C”法则:胆固醇(Cholesterol)管理、戒烟(Cigarette quitting)。叮嘱患者戒烟,避免尼古丁大量在血管中沉积导致血管狭窄,增加心梗风险。同时,需关注胆固醇水平,采用“地中海”饮食法控制胆固醇水平,多吃豆类、橄榄油、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减少鸡蛋、肥肉等食物的摄入量,适量进食精瘦肉、鱼类补充蛋白质。
(4)“D”法则:控制饮食与糖尿病管理。在饮食方面遵循“低糖、低脂”的原则,减少精制糖、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对于糖尿病患者,更应严格监测血糖水平,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5)“E”法则:运动管理、情绪管理。以周为单位指导高风险人群进行有氧运动,推荐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弹力带、冥想、深呼吸等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次,通过运动强化心肌功能,降低心梗发生风险。同时,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呼吸训练、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情绪管理效果。
心梗发作的自救
一旦患者发生胸痛、呼吸困难、喘息等心梗典型症状时,应立即进行自救。心梗发作时应当掌握以下“保命技巧”,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1)发作后立即停止活动,靠坐于最近的凳子或墙面,或平躺于床上休息,充分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与心脏负担。尤其是症状严重的患者,严禁步行或自己驾车到医院就诊,出现心梗症状后应立即拨打120,缩短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
(2)患者平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心梗发作后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等待1~3min若无效继续含服硝酸甘油。含服硝酸甘油后,立即嚼服300mg阿司匹林片,待病情缓解立即拨打120,说明所在位置等待救援。若有家属在旁应立即遵医嘱调整患者体位,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3)心梗发作后在旁看护人员立即调整患者为半卧位,解开领带、腰带等束缚物,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鼻腔与口腔分泌物,减轻呼吸困难程度。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控制氧流量为2~4L/min,从而改善心肌缺氧状态。
(4)给予患者心肺复苏,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若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心血管疾病复杂多变,特别要警惕,守护生命动力之源,让生活更健康。
(单位: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心卫生院,省市:湖南省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