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分娩镇痛方法大盘点:哪种方式更适合你?
2024-12-16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4万

撰文/张海红

在了解分娩镇痛的方法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分娩疼痛的来源。第一产程时,子宫规律收缩,子宫肌缺血缺氧,同时宫颈口扩张牵拉周围组织,刺激神经产生疼痛;第二产程胎儿下降压迫盆底组织、会阴扩张,也会引发剧烈疼痛。

常见分娩镇痛方法介绍

(一)椎管内麻醉镇痛

1.原理与操作:椎管内麻醉镇痛是目前国际公认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两者联合阻滞。医生会在产妇腰椎间隙进行穿刺,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阻断支配子宫和阴道的感觉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疼痛。

2.优点:镇痛效果显著,能将疼痛从剧烈难忍减轻至轻微不适甚至完全无痛;不影响产妇的意识,产妇在镇痛过程中保持清醒,能参与分娩过程;

3.缺点:操作属于有创操作,存在一定风险,如穿刺部位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但发生概率较低;

4.适用人群与禁忌:大多数产妇都适用,但存在严重脊柱畸形、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低血压等情况的产妇不适合采用此方法。

(二)笑气吸入镇痛

1.原理与操作:笑气即一氧化二氮,通过特殊装置让产妇在宫缩来临前30~60秒开始吸入,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按需要自主控制呼吸面罩,吸入含有50%笑气和50%氧气的混合气体。

2.优点:操作简单方便,产妇可自行控制;起效快,停止吸入后数分钟作用消失,对母婴影响小;不影响子宫收缩和产程进展。

3.缺点:镇痛效果相对较弱,只能缓解部分疼痛,对于疼痛耐受性较差的产妇可能效果不佳;部分产妇吸入后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4.适用人群:适用于对疼痛有一定耐受性,希望保留自主感,且无呼吸道疾病的产妇。

(三)静脉分娩镇痛

1.原理与操作:通过静脉注射镇痛药物,如瑞芬太尼等,药物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达到镇痛目的。

2.优点:无需进行椎管内穿刺,避免了有创操作带来的风险;给药方式相对简便,可快速缓解疼痛。

3.缺点:镇痛效果不如椎管内麻醉,且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儿呼吸抑制、心率变化等;还可能引起产妇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

4.适用人群:适用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椎管内麻醉,但又希望减轻分娩疼痛的产妇。

(四)非药物镇痛方法

1.导乐陪伴分娩

原理与操作:由专业的导乐人员在分娩过程中,为产妇提供连续的情感支持、生理安慰和分娩指导。导乐人员会通过按摩、抚触、心理疏导、介绍分娩知识等方式,帮助产妇放松身心,减轻焦虑和恐惧,从而缓解疼痛感受。

优点:无任何副作用,能给予产妇心理和情感上的强大支持,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分娩过程更加顺利。

2.水中分娩

原理与操作:产妇在温水中分娩,水的浮力可减少地心引力对产妇身体的作用,放松肌肉,减轻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水的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紧张情绪。

优点:能有效减轻疼痛,让产妇更放松;在水中活动相对自由,便于产妇找到舒适的分娩姿势;水的保护作用可减少会阴部裂伤的风险。

缺点:存在感染风险,对分娩环境和设备要求较高;并非所有医院都能开展,且如果在水中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可能需要及时转为其他分娩方式。

3.呼吸减痛法

原理与操作:通过特定的呼吸方式,转移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同时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放松腹部肌肉,减轻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

优点:简单易学,无需借助任何药物和设备,没有副作用;产妇可以在孕期提前学习和练习,为分娩做好准备。

缺点:镇痛效果有限,主要起到辅助缓解疼痛和调节情绪的作用,对于疼痛剧烈时的缓解效果不明显。

分娩镇痛的目的是让产妇在舒适、安全的状态下迎接新生命。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单位:河北省大名县人民医院,省市:河北省邯郸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推荐阅读
顺产也能无痛?分娩镇痛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2025-01-27 北京科技报
分娩镇痛:麻醉如何为母爱“减痛”
2025-01-20 北京科技报
揭秘分娩镇痛:麻醉为母爱温柔护航
2024-12-16 北京科技报
分娩镇痛,靠谱吗?
2024-12-02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