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闫晓华
高血压肾病是长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引发的肾脏损伤,其病程隐匿但危害深远。当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阶段时,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体内代谢废物堆积、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问题接踵而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血液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核心手段,能够通过人工方式暂时替代肾脏功能,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延缓疾病进展。本文将深入解析高血压肾病恶化的病理机制,以及血液透析如何在这一危急关头发挥关键作用。
一、高血压肾病恶化的病理机制
1. 长期高血压对肾脏的“慢性伤害”
持续高血压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引发内皮细胞损伤和蛋白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造成肾单位缺血萎缩,肾功能逐渐下降。高血压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释放促炎因子,加速肾间质纤维化。
2. 肾功能衰竭的“连锁反应”
毒素堆积:肾脏无法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如尿素、肌酐),导致尿毒症症状。
电解质紊乱:钾、钠、钙等电解质失衡,可能引发高钾血症(危及心脏)或低钙血症。
酸碱失衡:代谢性酸中毒影响全身细胞代谢,导致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
二、血液透析的“人工肾脏”功能
1. 透析的四大核心原理
弥散:通过半透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
对流:利用血液流动产生的压力差,排出中分子毒素和多余水分。
超滤:通过半透膜加压,强制过滤血液中的水分和废物。
渗透:调节透析液成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 透析治疗的紧急启动时机
当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严重水肿、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时,需立即启动血液透析。早期干预可避免多器官衰竭,为原发病治疗争取时间。
三、透析过程中的关键管理
1.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颈静脉或股静脉置入临时透析导管,快速建立血液通路。若需长期透析,可提前构建动静脉内瘘。
2. 透析参数的精准调控
血液流速:根据患者体重和耐受性设定(通常为200~400毫升/分钟)。
透析液成分:调整钾、钠、钙浓度,纠正电解质紊乱。
超滤量:根据体重增长和心功能状态设定,避免透析中低血压。
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低血压:通过调整超滤速度、补充生理盐水或使用升压药预防。
肌肉痉挛:可能与超滤过快或电解质失衡有关,需调整透析参数。
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预防血源性感染。
四、透析后的康复与长期规划
1. 肾功能恢复的评估
部分患者(如因高血压危象或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在透析支持后,肾功能可能逐渐恢复。需定期检测尿常规、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评估撤机时机。
2. 饮食与药物的调整
限盐限水:根据尿量调整每日盐和水摄入量,避免水肿和高血压。
优质蛋白饮食:优先选择鱼、瘦肉、蛋、奶等优质蛋白,减少植物蛋白摄入。
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和造影剂。
3. 长期透析或肾移植的规划
若肾功能无法恢复,需制定长期透析方案或评估肾移植可行性。
五、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支持
1. 疾病认知教育
向患者解释高血压肾病的可逆性,减轻对“终身透析”的恐惧。
2. 家庭护理指导
教会家属观察内瘘震颤、避免压迫穿刺部位;识别少尿、水肿加重或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3. 心理干预与支持
情绪管理: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等方式缓解焦虑和抑郁。
家庭支持:家属参与治疗决策,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六、结语
高血压肾病恶化是肾脏的“慢性危机”,血液透析通过人工手段重建体内环境平衡,为肾脏修复或替代治疗赢得时间。从紧急透析到康复管理,每一步都需要医护团队、患者及家属的紧密配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血压肾病患者能够摆脱透析依赖,重启健康生活。科学认知疾病、及时干预治疗,是战胜这场“肾脏危机”的关键。
(单位:兴隆县中医医院,省市:河北省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