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陆希荣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在我国以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台湾为主要流行区。登革热多流行于夏秋两季,起病急、症状重,可能引发休克、出血等重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了守护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了解登革热、掌握其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手册将带您认识登革热的危害、症状及科学防治方法,从基础认知到实用防护,为您和家人的健康筑牢防线。
一、登革热基本知识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的疾病,简直就是病毒界的“旅行家”,特别喜欢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溜达,如东南亚、西太平洋、美洲,哪儿热闹往哪儿钻。而且它从不挑食,什么人群它都欢迎,尤其是小朋友,更是它紧盯的“目标客户”。当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后,病毒便开始了在人体内的“破坏之旅”。病毒一进入人体,先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里“疯狂繁殖”,接着“溜进”血液循环,引发第一次病毒“大暴动”。但它还不满足,又跑到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组织“二次发育”,再次“冲进”血液搞事情,掀起第二次病毒“狂潮”,各种症状接踵而至。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蚊虫是主要的传播“黑手”。伊蚊,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罪魁祸首”。当这些蚊子叮咬了携带登革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便在其体内“安营扎寨”并大量繁殖。当这些被感染的蚊子再次叮咬其他人时,就会将病毒注入新的宿主体内,完成传播过程。
三、登革热的症状表现
1.登革热患者通常会突发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持续3至7天。发热初期可能伴有畏寒、寒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双峰热,即体温在下降后再次升高。
2.发热后3至6天,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多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从四肢开始,逐渐扩散至躯干。皮疹一般持续3至4天,可能伴有瘙痒,多数不伴有脱屑。
3.重症登革热患者可能出现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倾向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4.感染登革热后,患者会感觉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都在疼痛,这种疼痛让人仿佛全身散架,极度疲乏,部分患者连日常的活动都变得异常困难。
5.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四、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在登革热流行地区,相关部门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疫情监测预报工作。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需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应被安置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防止蚊子叮咬,隔离时间不少于5日。在此期间,患者也别闲着,蚊帐裹紧、长袖穿好、驱蚊喷雾狂喷,变身“防蚊勇士”,没事别瞎溜达,别让病毒搭着蚊子的“顺风车”到处“祸害”其他人。
2.切断传播途径
伊蚊堪称是“积水狂魔”,最爱在水坑里“安家”,所以切断它的“育儿房”才是防登革热的大招。我们要定期清理家中及周围环境中的废弃容器,如缸、罐、坛、易拉罐、矿泉水瓶、方便面盒、纸杯等,这些容器可都是蚊子的“豪华育儿所”,需要赶紧清空。暂时不用的花盆、水缸,通通倒扣,让蚊子“无床可躺”。就连花盆托盘、泡菜坛边的水、水培植物的“洗澡水”,都得3到5天换一轮,主打一个让蚊子“生娃计划”彻底泡汤。
3.保护易感人群
要想远离登革热,就需要吃饭不挑食,肉蛋鱼虾、蔬菜水果“雨露均沾”,给身体囤足“防御弹药”。少熬夜睡够美容觉才能元气满满;有空别瘫沙发,遛弯、慢跑、跟着视频做瑜伽,把身体练得倍儿棒,病毒来了也不怕!要是赶上登革热高发,树林河边这些蚊子的“豪华会所”,咱能躲多远躲多远,可别主动送上门。
五、登革热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环境,发热时多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出血倾向。
2.对症治疗:高热首选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不建议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出汗腹泻致脱水者,轻者口服补液盐,重者静脉补液;重症患者若出现颅内高压,使用甘露醇降颅压。
3.支持治疗:针对出血、休克等重症表现,采取止血、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输血;积极处理心肌炎、肝衰竭等并发症,加强护理防感染。
(单位: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有限公司,省市:广东省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