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刘莹
每年11月10日是世界神经内分泌肿瘤日,提起神经内分泌肿瘤,很多人对此感到很陌生,但提起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大家就非常熟悉了。2011年,乔布斯在与癌症抗争了8年后不幸离世,年仅56岁。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乔布斯患上的是“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其实不然,他罹患的是胰腺肿瘤中的特殊类型、一“癌”千面的小众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
狡猾多变,一“癌”千面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少见肿瘤。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存在于除毛发、指(趾)甲外全身所有组织,所以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器官,直肠和胰腺是亚洲人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从生物学行为来看,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多样,可以表现为生长缓慢、恶性程度极低的肿瘤,也可以表现为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这类肿瘤大部分是散发的,发病上没有性别的差异,病人年龄跨度很大,有七十多岁发病的老人,也有十多岁的少年。值得注意的是5%~1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常为胚系常染色体基因显性突变。也就是说,突变的基因会以50%的概率代代相传。一旦确诊,医生可采用先进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阻断致病基因在其后代中的遗传,让其后代再无此疾病的困扰;另一方面,医生可对该患者进行更精准的随访,更早期发现其他部位新发肿瘤、早期治疗,挽救生命。
这个“杀手”不太冷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可能只有“癌”才是恶性的,然而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都是恶性肿瘤。这些神经内分泌肿瘤只有当恶性程度非常高、分化程度非常差时才命名为“神经内分泌癌”,而分化较好的一部分仍然以“神经内分泌瘤”来命名。
尽管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恶性肿瘤,但它与人们熟知的上皮来源的“癌”截然不同。对于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预后较好。经过规范的诊治,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以胰腺举例,胰腺癌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7.2%,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约为54%。然而对于恶性程度非常高、分化程度非常差的神经内分泌癌,它比同部位上皮来源的癌恶性程度更高,相对应的治疗手段和预后更差。
潜伏高手,如何识别
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很会“伪装”成其他疾病,因此时常被当作是其他各种各样的疾病来对待,容易造成误诊误治;患者可能会辗转于各个医院、各个科室,就诊经过非常曲折。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分泌各种激素的细胞,因此肿瘤本身可能会分泌各种激素,当出现以下症状需注意:①反复低血糖发作;②长期腹泻、难治性胃十二指肠溃疡;③不明原因阵发性面色潮红、心悸;④糖尿病伴坏死性游走性红斑。
然而,分泌激素的肿瘤仅占20%左右,大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都是无功能性的,患者可多年甚至终身无症状,临床上也无特异性表现,大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或因为一些非特异性肿瘤相关临床症状(如压迫、梗阻、出血和转移征象)而被发现,因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
在体检中,B超、CT、胃肠镜等都有可能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神经内分泌肿瘤。由于某些特异性受体的表达,针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评估,医生还有一些检查神器,如68Ga-SSA-PET/CT、18F-DOPA-PET/CT、68Ga-GLP-PET/CT等。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检查,当病理报告出现“神经内分泌”“类癌”等关键字时需警惕是否罹患了神经内分泌肿瘤。
如何治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在治疗上比其他肿瘤更多样。由于其异质性高,根据肿瘤分期、大小、部位、生物学特性的不同,治疗存在复杂多样性,涵盖了内科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多个领域,需要专业的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科学、系统的治疗方案。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