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儿童高热惊厥护理:急救措施与退热期家庭照护要点
2025-03-1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472

撰文/杨晓云

儿童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至6岁儿童,尤其在体温骤升时易诱发。其典型表现为双眼上翻、意识丧失、肢体抽搐,持续时间短暂但可能引发家长恐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儿童高热惊厥的患病率为3%~5%,且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男孩略多于女孩。若处理不当,可能增加窒息、脑损伤等风险,甚至导致癫痫或认知障碍。因此,掌握科学的急救措施与退热期家庭照护方法至关重要。家长在急救中扮演关键角色,需保持冷静,通过调整体位、清理呼吸道、避免刺激等措施为患儿争取救治时间。本文将从急救流程、护理要点及预防策略三方面展开,为家长提供系统指导,以降低惊厥复发风险,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一、急救措施:分秒必争,科学应对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调整:立即将患儿平放于安全处,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清除异物:用干净纱布或手帕轻拭口鼻分泌物,若牙关紧闭,切勿强行撬开牙齿,以防牙齿损伤或窒息。

2. 控制惊厥发作

穴位按压:用拇指按压人中穴(鼻唇沟中点)或合谷穴(虎口处)2~3分钟,力度以患儿皱眉为宜,可辅助缓解抽搐。

减少刺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摇晃、拍打或大声呼唤患儿,减少声光刺激。

3. 紧急降温处理

物理降温:用温水浸湿毛巾擦拭颈动脉、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或使用退热贴敷于额头。

药物降温:若家中备有退热栓(如对乙酰氨基酚栓),可塞入肛门;若患儿清醒,可按剂量喂服布洛芬混悬液。

4. 观察与记录

时间监测:用手机记录惊厥起始时间,若持续超过5分钟未缓解,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症状描述:向医护人员准确描述抽搐表现(如单侧肢体抽搐或全身抽搐)、持续时间及体温变化。

二、退热期家庭照护要点:细致观察,科学护理

1. 体温监测与降温

定时测温: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若体温≥38.5℃,需联合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

避免过度降温:防止因体温骤降引发虚脱,尤其是使用退热栓后需观察患儿出汗情况。

2. 饮食与水分补充

流质饮食:提供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刺激胃肠道。

少量多次补水:鼓励患儿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 环境与休息管理

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50%~60%,避免穿盖过厚影响散热。

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探视与噪声干扰,患儿惊厥后需充分休息以促进脑功能恢复。

4. 病情观察与就医指征

密切观察:注意患儿精神状态、呼吸频率及皮肤颜色,若出现嗜睡、反复呕吐、肢体抖动等异常,需立即就医。

定期随访: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脑电图等检查,排除癫痫风险。

三、预防策略:未雨绸缪,降低复发风险

1. 增强体质,减少感染

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适当补充益生菌增强免疫力。

规律作息:保证每日10~12小时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2. 科学退热,避免诱因

合理用药:体温≥38℃时启动物理降温,≥38.5℃时使用退热药,避免“捂汗”等错误做法。

预防接种:按时完成流感、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

3. 家庭应急准备

备齐物资:家中应常备体温计以监测体温变化,退热药和退热栓用于及时降温,急救联系卡则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提供联系方式,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急救培训:家长应积极参加急救知识培训,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应对窒息等紧急情况,同时学会心肺复苏技能,以在心脏骤停等危急时刻挽救患儿生命。

四、结语

儿童高热惊厥虽起病急骤,但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家长需牢记“保持冷静、保障呼吸、控制惊厥、及时降温”的急救原则,并在退热期注重体温监测、饮食调理与环境管理,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长期随访计划。通过科学护理与预防策略,可显著降低惊厥复发风险,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单位:涉县中医院,省市:河北省邯郸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推荐阅读
儿童高热惊厥时,家长应如何保持冷静并采取急救措施?
2025-02-28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