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晓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是两种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了解它们的基本特性对于预防相关感染至关重要。
一、认识两种常见致病菌
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常见菌种,大多数菌株对人体无害,但某些致病性菌株如O157:H7可引起严重疾病。这类细菌通常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金葡菌则常存在于人体皮肤和鼻腔中,约30%的健康人群是携带者。当皮肤屏障受损或免疫力下降时,金葡菌可能引发从轻微皮肤感染到危及生命的败血症等多种疾病。
这两种细菌的致病性主要来自它们产生的毒素。大肠杆菌某些菌株能产生志贺样毒素,而金葡菌则可分泌多种外毒素,包括引起食物中毒的肠毒素和导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毒素。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二、家庭环境中的细菌防控
家庭是细菌传播的重要场所,采取适当的清洁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厨房是防控重点区域,生肉尤其是禽肉可能携带大肠杆菌,因此处理生食后务必用热肥皂水彻底清洁双手、刀具和砧板。建议将生熟食分开处理,使用不同的厨具,避免交叉污染。
卫生间同样需要特别注意。马桶、水龙头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应定期消毒。研究表明,金葡菌可在干燥表面存活数周,因此定期清洁门把手、电灯开关等常被忽视的区域同样重要。使用含氯消毒剂或70%酒精能有效杀灭这两种细菌。
家居清洁中,抹布和海绵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建议每周用沸水煮烫或微波炉高温处理厨房海绵,并定期更换。拖把使用后应充分晾干,避免潮湿环境促进细菌生长。空调滤网、洗衣机橡胶圈等隐蔽部位也需定期清洁消毒。
三、个人卫生防护措施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正确的洗手方法至关重要: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揉搓双手至少20秒,特别注意指缝和指甲缝,这是金葡菌常藏匿的部位。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后、接触伤口或垃圾后都应彻底洗手。
皮肤伤口是金葡菌入侵的主要门户,即使是小擦伤也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用手触摸面部,尤其是鼻子和眼睛,可减少金葡菌从鼻腔传播到伤口的机会。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清洁,防止细菌在指甲下积聚。
在特殊场合需加强防护:处理宠物或其排泄物后应洗手;照顾病人时可能接触更多病原体,需更加注意卫生;公共场所如健身房使用设备前后可用酒精棉片擦拭。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应严格执行这些防护措施。
四、食品安全与饮食卫生
食品安全是预防大肠杆菌感染的关键环节。购买食品时应检查保质期,生鲜食品尤其是肉类、奶制品应最后选购并尽快冷藏。生肉可能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必须彻底煮熟,特别是绞肉制品如汉堡肉,中心温度应达到71℃以上。
食品储存要遵循“上熟下生”原则,将即食食品放在冰箱上层,生肉放在下层,防止血水滴落造成污染。冰箱冷藏室温度应保持在4℃以下,冷冻室保持-18℃以下,以抑制细菌繁殖。剩菜应尽快冷却后冷藏,并在2~3天内食用完毕,复热时需达到滚烫温度。
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肉类、海鲜和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旅行期间,在卫生条件欠佳的地区只饮用瓶装水或煮沸的水,避免加冰饮料,水果选择可去皮的种类。
医院是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高发场所,探视病人前后应严格洗手,避免接触伤口或医疗设备。养老院等集体居住环境需特别注意共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受细菌感染。婴儿奶瓶、奶嘴等用品需严格消毒;老年人因皮肤变薄更易发生金葡菌皮肤感染,应保持皮肤滋润完整;孕妇感染某些大肠杆菌菌株风险较高,应避免高风险食品。
(单位: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市:河北省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