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有才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无论是心肌梗死、脑卒中,还是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常突然、进展迅速、后果严重。更棘手的是,这类疾病往往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等到身体发出“警告”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因此,如何在无症状阶段就精准识别风险,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关键。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血管CTA技术,正在为这个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血管CTA
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A)是一种利用CT设备和造影剂对血管进行三维成像的先进影像技术。相比传统的X光或B超检查,CTA能够更加清晰、立体、全面地显示血管结构及其病变情况,包括血管狭窄、堵塞、扩张、动脉瘤、斑块形成等。
检查过程中,医生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使血管在CT图像中显影,再借助高分辨率多层螺旋CT扫描系统,快速获取体内血管的完整图像。随后利用图像重建技术,生成可旋转、可放大、可剖切的三维血管图,为医生提供详尽直观的解剖视图。
血管CTA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核心优势
无创检查,风险小,患者接受度高:传统血管造影检查,如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被视为“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需插管进入动脉系统,风险较高,适用于明确病变后的进一步干预。而血管CTA无需穿刺动脉,仅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即可完成,避免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患者体验更安全,适合常规筛查和随访。
快速获取结果,适用于急性情况:现代CTA设备扫描速度快,通常几秒钟内即可完成全脑或全心血管成像,检查全程在10分钟以内完成。对于急性胸痛、头痛、肢体无力等疑似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能迅速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及时决策。
全面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及病变细节:无论是冠状动脉、颈动脉,还是脑动脉、下肢动脉,血管CTA都能精准显示血管的走行、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是否钙化以及动脉瘤位置和大小等,为临床提供重要病理信息,提升治疗的针对性。
可用于疾病筛查与风险评估: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吸烟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而言,血管CTA是一个高效的“早发现”工具。它能够在症状尚未出现前,就识别潜在血管病变,提示医生及早干预,延缓病情发展。
CTA在具体疾病中的典型应用
冠心病的早期发现与评估:冠状动脉CTA是目前评估冠心病的常规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冠脉血管的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供血不足的风险。对于胸痛原因不明者,CTA可迅速排除冠心病,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侵入性检查;对于确诊者,则能协助制定是否需要放支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精准治疗方案。
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的预警:颈动脉狭窄或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颈动脉CTA,可以清晰地观察斑块形态和血管通畅度,为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手术或支架植入提供重要依据。相较于传统彩超,CTA能更准确地评估钙化斑块及深层病变,降低误判率。
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准确定位:无论是脑动脉瘤还是主动脉瘤,若在破裂前被发现并干预,患者的生存率与预后都可显著改善。血管CTA能在短时间内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帮助医生决定手术或支架修复的最佳时机,极大提升了治疗的时效性与安全性。
急性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的快速诊断:对于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的急症患者,血管CTA可迅速筛查是否存在肺动脉血栓或主动脉撕裂,避免漏诊误诊。此类疾病进展极快,早一分钟确诊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之处在于它的“沉默”,一旦发作往往毫无预兆。但正是这种隐匿性,让早期筛查变得尤为重要。血管CTA凭借其高清成像、快速无创的优势,正在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式,让医生能更早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让治疗从“抢救”转向“预防”。科技的进步,不仅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更让我们有机会提前出手,为生命赢得时间。血管CTA正是在这一场医疗革命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技术之一。了解它、信任它,也许就能为自己和家人多争取一次生命的机会。
(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