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瑶瑶
在现代医学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凭借其对软组织清晰的成像能力,成为诊断脑部、脊髓、关节等部位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少人对这项检查充满恐惧——密闭的检查空间、巨大的噪声,再加上各种禁忌要求,让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就能轻松、安全地完成检查。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详细解读MRI检查的关键要点。
一、MRI检查的原理与优势
MRI是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使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主要是水分子中的氢)产生共振,进而生成图像。与X线、CT等检查不同,MRI不产生电离辐射,对人体没有放射性伤害。此外,MRI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序列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极强,可清晰显示大脑、脊髓、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对早期肿瘤、椎间盘突出、脑梗塞等疾病的诊断具有显著优势。
二、检查前:必须避开的“禁区”
1.金属物品是“头号大敌”
金属物品可能干扰MRI成像,其中含铁磁性成分的金属靠近时会被迅速吸引,不仅影响检查结果,还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因此检查前,需要取下所有金属物品,包括:首饰类如项链、耳环、戒指、手镯、脚链等,日常用品如手表、钥匙、硬币、皮带扣、含金属的内衣扣等。其中,心脏起搏器是MRI检查的绝对禁忌,装有此类设备的患者禁止进行检查;金属支架、假牙等植入物需根据材质,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MRI检查。
2.告知病史至关重要
检查前需详细告知医生自身病史,包括是否有幽闭恐惧症、癫痫病史、肾功能不全等。幽闭恐惧症患者在密闭空间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呼吸困难,可提前与医生沟通,考虑使用药物镇静或选择开放式MRI设备;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进行增强MRI检查(需注射造影剂)时,有发生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的风险,需谨慎评估。此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手术史(如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也务必如实告知,以便医生判断检查安全性。
3.饮食与准备事项
一般情况下,普通MRI检查无需空腹。但如果是进行腹部(肝、胆、胰、脾等)MRI检查,为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干扰,建议检查前禁食4~6小时。增强MRI检查需注射造影剂,为避免恶心、呕吐等不适,建议检查前2~4小时避免大量进食。此外,检查前需去除带有金属配件的衣物,换上医院提供的检查服。
三、检查中:保持放松,配合指令
进入检查室后,患者需平躺在检查床上,身体保持静止,尽量不要移动。检查过程中,MRI设备会发出“嗡嗡”“咔咔”等较大的噪声,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为减少噪声影响,医院通常会为患者佩戴耳塞或耳机。
检查时间根据部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在15~60分钟不等。在此期间,医生可能会通过对讲机与患者沟通,要求调整呼吸或保持特定姿势。例如,进行腹部检查时,需配合指令屏气,以获取清晰图像;进行头部检查时,需保持头部不动。患者应尽量放松心情,按照医生指令配合,以保证检查顺利完成。
四、检查后:观察反应,取回物品
增强MRI检查后,患者需在观察室休息15~30分钟,观察是否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头晕、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普通MRI检查结束后,患者可正常活动、饮食。同时,别忘了取回检查前取下的物品,尤其是贵重物品。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虽然MRI不产生辐射,但孕期前3个月属于胎儿发育敏感期,若非必要,不建议在此期间进行MRI检查;孕中晚期如需检查,需由医生谨慎评估利弊后决定。
2.儿童:由于检查时间较长且需保持静止,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难以配合。必要时,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镇静剂,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磁共振检查虽然有诸多要求,但只要提前了解注意事项,做好充分准备,就能安全、高效地完成检查。清晰的影像结果是精准诊断的基础,希望大家消除对MRI的恐惧,以平和的心态配合检查,为健康保驾护航。
(单位: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省市:河北省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