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琳 高燕
慢性肾脏病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若不加以重视和干预,病情会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也就是尿毒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那么,慢性肾脏病患者该如何延缓病情恶化呢?以下从多个关键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饮食管理:精准调控,减轻肾脏负担
优质低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产生大量含氮废物,增加肾脏负担。因此,患者需要遵循优质低蛋白饮食原则。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利用率高,如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一般来说,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8~1.0克;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则需控制在每千克体重0.6~0.8克。例如,一位体重60千克的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36~48克。
控制盐分摄入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慢性肾脏病患者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大约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除了减少食用盐,还要警惕隐形盐,如咸菜、腌肉、酱油、味精等调味品,以及方便面、火腿肠等加工食品。需要注意的是,钠限制不适用于失盐性肾病患者。
限制磷和钾的摄入
随着肾功能减退,慢性肾脏病患者易出现磷和钾代谢紊乱。高磷血症会导致血管钙化、皮肤瘙痒等问题,高钾血症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危及生命。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全麦面包、巧克力等;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海带等也要适量食用。若血磷或血钾过高,医生可能会开具降磷、降钾药物。
保证充足热量
为满足身体能量需求,同时避免蛋白质分解供能,患者要保证充足热量摄入。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选择米饭、面条、馒头等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
控制血压:稳定血压,守护肾脏健康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压力升高,加速肾小球硬化和纤维化。建议对慢性肾脏病伴高血压的成人使用标准化诊室血压测量,在允许的情况下以收缩压小于120mmHg为目标进行治疗。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有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同时,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减轻体重、保持心情舒畅等,这些都有助于控制血压。
血糖管理:平稳血糖,减少肾脏损害
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控制血糖至关重要。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在饮食方面,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蔬菜等。
避免肾毒性药物和物质:谨慎用药,远离有害因素
许多药物都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某些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慢性肾脏病患者用药要格外谨慎,避免自行服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如果必须使用可能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此外,患者要远离有害物质,如铅、汞、镉等重金属,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不使用不合格的化妆品和染发剂。
定期复查:及时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尿常规检查、血压测量、血糖监测等。通过定期复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如果发现肾功能出现恶化,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如果血压或血糖控制不佳,会加强降压或降糖治疗。
慢性肾脏病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严格的血压和血糖控制、避免肾毒性药物和物质、定期复查等措施,可以有效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患者要积极面对疾病,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守护肾脏健康。
(单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省市:河北省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