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食品 正文
荔枝自由的代价?小心隐藏的“荔枝病”
2025-06-23 来源:科普时报 阅读量:4599

日前,“荔枝病”词条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大众关注。当前正是荔枝大量上市的季节,如何避免“荔枝病”的发生呢?

▲AI制图

什么是荔枝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宋戈告诉科普时报记者,“荔枝病”本质上是一种因过量食用荔枝而引发的严重低血糖症状,甚至可能发展为低血糖脑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心悸、乏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情况严重时,还会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宋戈解释,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这两种特殊物质,它们会抑制人体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和糖异生的正常进行,最终导致葡萄糖合成严重受阻。而且,荔枝本身含糖量颇高,当人们大量摄入荔枝后,血糖会在短期内迅速升高,这就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然而,荔枝中的果糖需要经过肝脏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加以利用。要是果糖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就极有可能引发反应性低血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荔枝病”。

一旦出现“荔枝病”,不同症状有着不同的应对方法。宋戈建议,对于轻度症状,即意识清醒的患者,应立即口服糖水或含糖饮料,这样能快速提升血糖水平;也可以补充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以此避免低血糖情况进一步恶化。但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一刻都不能耽搁。

如何健康享受美味

荔枝虽美味,但如何食用才能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上火?宋戈给出了实用建议。

在挑选荔枝时,最好选择外壳暗红带绿、果皮粗糙,并且散发着淡淡果香的荔枝。这样的荔枝果肉往往更甜,而且成熟度适中,口感与健康兼顾。

食用量也很关键。成人每天食用荔枝的量建议不超过200克,大约10颗,儿童则要减半。同时,食用时间也有讲究,建议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食用荔枝,或者搭配少量主食,如面包、饼干等一起吃。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荔枝壳其实也有妙用。”宋戈说,荔枝壳性苦寒,正好能解荔枝之热。所以,在吃完荔枝果肉后,可以用荔枝壳煎水饮用,为身体“降火”。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史诗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1岁男童被强吻,当晚确诊水痘!这种 “红豆病”别忽视!
知名歌手自曝心脏患病!这些心脏 “求救信号”,你可能天天忽略……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推荐阅读
2025年6月“科学”流言榜:苦瓜是“天然胰岛素”?睡觉时开风扇比开空调更健康?
2025-06-30 北京科技报
科技小记者走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丨动物与人类生态共链,科学家铺就保护基石
2025-06-20 北京科技报
中国航天多个“第一”,都与一个名字紧密相连
2025-03-17 人民日报
北京中小学将开设AI通识课!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方案出炉→
2025-03-10 北京日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