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肺结核不再是历史:如何有效预防与治疗这类慢性疾病?
2025-03-03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7604

撰文/覃秀媛

曾几何时,肺结核被称为“白色瘟疫”,是20世纪全球范围内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人们谈“痨”色变,将它视为不治之症的代名词。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肺结核逐渐淡出公众视线。许多人误以为它已成为历史,只有老一辈人才会得。但事实并非如此。肺结核从未真正消失,它仍然是全球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结核病患者超过1000万人。我国虽然在防控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每年依然有数十万人被诊断为肺结核,特别是在青壮年、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中并不罕见。因此,认识肺结核,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都意义重大。

肺结核究竟是什么病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波及身体其他部位如骨骼、淋巴结、肾脏等,但以肺结核最常见。这种细菌传播方式简单而高效:当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大笑时,细小的飞沫颗粒会携带结核菌传播到空气中,周围人若吸入这些飞沫,就有可能感染。尤其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抵抗力低下的环境中,结核菌传播风险更高。与许多传染病不同,感染结核菌不等于一定会发病。多数健康人感染后免疫系统可以将其“封印”在体内,使其处于潜伏状态。但一旦免疫力下降,比如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老龄化等原因,这些“沉睡的细菌”就可能被激活,引发肺结核。

肺结核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持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的咳嗽应高度警惕;咯血或痰中带血虽不常见,但十分具有指征意义;低热、盗汗,尤其是午后或夜间体温轻度升高;乏力、体重减轻;病变较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部隐痛。如果你或身边人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有肺结核接触史或在高风险人群中,应尽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检查、胸片检查等明确诊断。

肺结核如何治疗?坚持是关键

好消息是,肺结核完全可以治愈,但前提是早发现、全程规范治疗。目前治疗肺结核的主要方法是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为6个月或更长,典型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

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自行停药”或“间断服药”,这会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清除,产生耐药性。耐药结核治疗周期更长、费用更高,疗效更差,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国家对结核病实行“免费诊断、免费治疗”政策,鼓励患者早诊早治,并通过社区随访等方式督促患者坚持规范治疗,最大限度减少传播和复发风险。

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这些高风险人群要特别注意

结核病的传播主要依靠呼吸道飞沫。在密闭空间内,如家庭、教室、宿舍、办公室等环境中,若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他人被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若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室友、同事中有结核病患者;或自身是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毒感染者、糖尿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老年人;营养不良人群;长期生活在拥挤环境中者如养老院、监狱、矿区等。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定期接受体检(如胸部X光、结核菌素试验),做到早期发现隐性感染或潜伏结核,及时干预。

如何有效预防肺结核

保持通风:在家中、教室、办公室等空间内,尽量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肺部黏膜,增加感染结核的风险。酒精则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加重病情。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扩散。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应密封处理。

接种卡介苗:我国儿童在出生后普遍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尤其对婴幼儿意义重大。

加强锻炼,改善营养:规律作息、均衡膳食、多摄入蛋白质、新鲜蔬果和维生素,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肺结核不是历史,它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角落。它既是一种可防、可治、但又具有高传染性和高管理难度的慢性疾病。每一个对健康负责的人,都应该了解肺结核的基本知识,做到不恐慌、不忽视、不误治。呼吸是生命的基本节奏,保护肺部健康,从预防结核开始。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积极普及科学知识,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共同守护无“痨”社会的未来。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当渐冻症患者用大脑 “点” 开 iPad,我们离 “心灵感应” 有多远?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推荐阅读
家中有慢阻肺、肺结核、肺癌等患者,家属如何做好护理?
2025-02-17 北京科技报
咳血、低烧、消瘦?一文读懂肺结核的早期预警信号
2025-01-27 北京科技报
遇到“肺结核”该怎么办?
2025-01-17 北京科技报
检验科如何助力肺结核的精准诊断?
2025-01-13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