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俊琼
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的护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同样是紧急救援工作中的先锋队。护士既可以在日常治疗工作中协助医生,也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角色。对于严重创伤等突发情况而言,护士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用专业技能、冷静判断力进行急诊处理操作,尽量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护士在急诊处理工作中会对严重创伤患者死亡数量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使得整体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一、严重创伤的定义与特点
1.定义:严重创伤作为一种严重损害的类型,主要是指人体内的重要器官功能遭受较为严重的外力冲击所造成的创伤,会对患者个体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极大危害。
2.具体特点:第一,病因复杂性。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事故、工伤和暴力、自然等多方面所产生的灾害均属于严重创伤形成的原因。第二,创伤病情严重。严重创伤可能会对患者的颅脑、四肢和胸腹部产生十分严重的创伤,病情进而体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第三,救治困难性高。因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十分复杂,救治工作开展期间要求医院内部多个学科进行协同合作,进而使得整个救治工作困难性增加。第四,救治时间减少。严重创伤患者在遭受创伤之后使得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处于危急状态,进而要求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救治工作。
二、严重创伤的抢救原则
1.评估速度快: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评估患者的真实伤情,以此掌握伤情的严重程度及威胁生命健康的具体部位。
2.处理优先性:按照评估伤情的真实结果,对危及生命的创伤进行优先化处理,积极开展心肺复苏、抗休克等一系列积极的处理措施。
3.多学科合作:依托外科、内科和放射科等多个学科进行综合性协作,每个学科在紧密协作的前提下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救治方案。
4.治疗个体化:按照患者个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满足患者治疗要求的治疗计划,从而提升整个救治工作的成功率。
三、严重创伤抢救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
1.评估现场与初步处理:护士在到达患者所在现场后,需先在短时间内评估现场情况,以此保障自身安全,随后对患者个体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指标进行检查。运用相关急救处理措施对待处于意识模糊、生命体征指标异常的患者。
2.紧急呼叫和团队协作:护士应该在短时间内呼叫医疗团队和其他医护人员,启动急救程序。在实际救治工作中,护士需在发现患者的第一时间呼叫支援,同时在急救小组的协同合作下将患者迅速抬上平车,为后续救治争取最佳救治时机。
3.生命支持治疗:护士应该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通过补液、药物注射的方式稳定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而为手术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4.止血和包扎:止血作为创伤急救的优先手段。护士需利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对伤口进行直接压迫止血,如有使用止血带的需要,应该选择更加正确的应用方法与使用时间,预防肢体缺血性坏死问题的出现。
5.骨折固定:针对存在骨折风险的患者来说,护士可运用木板、树枝等物品简单固定疑似骨折部位,避免二次损伤的出现。
6.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口腔、鼻腔内部存在异物的患者来说,需在短时间内清理干净,以此保障呼吸通畅。针对昏迷或呼吸困难者而言,利用仰头提颏法、托颌法将气道开放,避免窒息问题的出现。
7.心肺复苏:对于出现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者来说,护士需在短时间内开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一系列心肺复苏措施。
总而言之,在严重创伤急诊处理工作中,护士的专业素养与应急能力尤为关键。初步评估的快速准确、生命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和止血、包扎的有效性等多个步骤对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生存率十分重要。护士应该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始终维持稳定心态,在短时间内准确执行各项急救措施,以此保障患者在等待专业医疗团队获取生命支持。
结语
急诊处理严重创伤时,护士在挽救生命方面十分关键。护士可以在急诊处理工作中可以对创伤严重程度较高患者进行快速识别和判断,及时在各个学科的共同协作前提下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准确且全面的处理。因此,护士在急诊处理严重创伤症状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十分专业的素养与能力,从而提升急诊处理工作的安全有效性。
(单位:梧州市中医医院,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