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张霞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需求。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据统计,全球约有6400万心力衰竭患者,且发病率仍在上升。然而,心力衰竭并非不可预防,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疾病管理,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本文将从心力衰竭的成因、危险因素入手,详细介绍预防措施,帮助广大群众守护心脏健康。
一、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并非指心脏完全停止工作,而是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血液流动不畅,影响全身供氧和营养输送。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或平躺时)、疲劳乏力、下肢水肿(脚踝、腿部肿胀)、心跳加快或不规则、食欲下降、体重增加(因体液潴留)、心力衰竭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脏收缩能力下降)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脏舒张能力下降),但无论哪种类型,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二、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了解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1.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2.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会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影响心脏功能。心脏病发作后,心力衰竭风险显著增加。
3.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心肌,增加动脉硬化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4.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并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问题,进一步损害心脏。
5.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酒精过量则可能直接毒害心肌。
6.久坐不动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增加肥胖、高血压等风险。
7.睡眠呼吸暂停使得患者夜间反复缺氧,会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可导致心力衰竭。
8.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需更加警惕。
三、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下是具体建议:
1.定期监测血压,正常血压应低于120/80 mmHg,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服药。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长期紧张会升高血压,可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缓解。
2.低脂饮食,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多吃蔬菜、全谷物。糖尿病患者应规律服药,监测血糖水平。
3.多吃富含Omega-3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有助于保护心脏。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豆类)可降低胆固醇。限制加工食品(如香肠、罐头)以减少盐和反式脂肪摄入。
4.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5.戒烟限酒,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可寻求专业帮助。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杯(约3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杯。
6. BMI(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9 (计算方法:体重kg÷身高m²)。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以减少内脏脂肪堆积。
7. 关注心理健康,抑郁、焦虑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可通过社交、兴趣爱好调节情绪。保证充足睡眠(7~9小时),避免熬夜。
8.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有心脏病家族史者更需提高警惕。
四、心力衰竭的早期干预
如果已经出现心脏问题(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应积极治疗,防止进展为心力衰竭:
遵医嘱服药(如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运动);及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如使用呼吸机)。
五、结语
心力衰竭虽然严重,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疾病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预防胜于治疗,从今天开始,关注心脏健康,远离心力衰竭的威胁!记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强健心脏;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降低风险;戒烟限酒+良好睡眠=心脏更年轻。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做起,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心脏健康!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