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检查前必看!影像科检查流程与注意事项全科普
2025-02-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万

撰文/高文爽

当医生建议进行影像科检查时,很多人可能既疑惑又紧张。影像科检查能帮助医生了解身体状况,对疾病诊断至关重要。但不了解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甚至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下面,就为你详细科普影像科检查全流程及注意事项。

检查前:充分准备是关键

挂号与开单

首先,你需要挂对应科室的号,向医生描述自身症状和病史。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开具影像科检查申请单。申请单上会注明检查项目、目的及可能需要重点观察的部位,这些信息是影像科医生开展检查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向医生描述病情时,要尽可能详细准确,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程度及是否伴随其他不适等。

缴费与预约

拿到申请单后完成缴费。部分医院支持线上缴费,更加便捷。缴费完成后,前往影像科预约登记处预约。预约时,工作人员会告知具体检查时间和地点。不同检查项目预约时间存在差异,例如增强CT、MRI等检查由于设备资源有限、检查耗时较长,预约等待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而普通X射线检查预约相对较快。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时间安排冲突,与工作人员沟通协调,调整检查时间。

具体准备

不同影像检查项目,准备工作也大不相同。

X射线检查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但在拍摄胸片、腹部平片等部位时,需要去除检查部位及周围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胸罩等,因为金属会在影像上产生伪影,干扰诊断。此外,如果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需按照医生的嘱咐禁食禁水,清洁肠道,确保检查时肠道内无食物残渣干扰。

CT检查同样要去除检查部位金属物品。对于腹部CT检查,检查前6~8小时需禁食,以避免胃肠道内容物影响图像质量,检查前可能还需要口服对比剂,让胃肠道在图像中清晰显影。增强CT检查前,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肾功能情况及甲状腺功能状态。由于增强检查需注射造影剂,部分人可能会对造影剂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等症状,还有些人可能出现肾脏不良反应,比如造影剂肾病,导致肾功能受损。因此,只有经医生评估无异常后,才能进行检查。尤其要注意的是甲状腺功能评估。造影剂中含有的碘成分,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诱发甲状腺毒症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甲亢患者一般不建议进行增强CT检查。此外,即使甲状腺功能正常,近期服用过含碘药物,处于甲状腺疾病特殊治疗阶段(如放射性碘治疗前后)的患者,也需与医生充分沟通,确认安全后再安排检查。

MRI检查由于MRI设备具有强大的磁场,所以严禁携带任何金属物品进入检查室,包括手表、钥匙、手机、假牙、金属植入物等。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支架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进行MRI检查。此外,检查前需取下所有饰品。

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前需要禁食8小时以上,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以便观察肝胆胰脾等器官。妇产科超声检查,如果是经腹部检查,需要憋尿,使膀胱充盈,推开肠道,更好显示子宫及附件,而经阴道超声检查,则需要排空膀胱。

检查中:积极配合保质量

进入检查室后,按照影像科医生或技师指导,摆好合适体位。保持身体稳定,不要随意移动,以免图像模糊。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听到设备发出各种声音,如CT检查时机器的运转声、MRI检查时的强磁场噪音等,不要紧张和害怕。对于医生提出的指令,如吸气、屏气等,要积极配合,以获取清晰准确的图像。

检查后:后续事项需留意

检查结束后,在候诊区等待一段时间,确保没有不适后再离开。尤其是进行增强检查的患者,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看是否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此外,领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因检查项目和医院而异,一般普通X射线、超声检查报告当天或次日即可领取,而CT、MRI等复杂检查报告可能需要1~3天。拿到报告后,及时交给临床医生,以便医生结合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影像科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充分了解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做好检查前准备,积极配合检查过程,留意检查后事项,能让检查更加顺利高效,也能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为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医疗健康集团石家庄华药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领域两大盛会8月举办,北京人形机器人领跑全国
北京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