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别让“奶睡”“抱睡”害了娃!0~1岁睡眠习惯培养全攻略
2025-02-24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8157

撰文/高国臣

当新手爸妈看到宝宝在怀中安然入睡,或是含着奶嘴沉沉睡去,往往会觉得温馨又安心,“奶睡”“抱睡”也因此成为许多家庭哄睡的“常用手段”。然而,这些看似有效的哄睡方式,可能正悄悄影响着宝宝的睡眠质量和健康成长。0~1岁是宝宝睡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掌握科学的培养方法,才能让宝宝拥有优质睡眠,也让家长轻松带娃。

一、“奶睡”“抱睡”的潜在危害

“奶睡”看似方便,却隐藏着不少风险。首先,频繁奶睡容易让宝宝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过度喂养。宝宝在睡眠中不自觉吃奶,无法感知饱腹感,长期下来可能影响肠胃消化功能,出现积食、腹胀等问题。同时,奶睡还会增加宝宝患龋齿的概率。奶液残留在口腔中,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尤其是夜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牙齿更容易受到侵蚀。

“抱睡”同样弊端重重。宝宝在被抱着时,身体蜷缩,不利于脊柱的正常发育。而且,一旦养成抱睡习惯,宝宝会对家长的怀抱产生依赖,稍有放下就会哭闹醒来,不仅影响宝宝自身的睡眠连续性,也让家长疲惫不堪。长期抱睡还可能打乱宝宝的睡眠节律,使其难以进入深度睡眠,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阻碍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因为生长激素在宝宝深度睡眠时分泌最为旺盛,睡眠质量不佳会直接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进程。

二、分阶段科学培养睡眠习惯

(一)0~3个月:建立睡眠信号认知

0~3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16~18小时的睡眠,但睡眠周期较短,且尚未形成规律。这个阶段,家长要学会观察宝宝的睡眠信号,如揉眼睛、打哈欠、眼神呆滞等,一旦发现,及时将宝宝放入婴儿床,用轻柔的声音、温和的抚摸安抚宝宝,帮助其建立“床=睡觉”的认知。虽然此时宝宝还不具备自主入睡能力,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渐减少抱睡的频率。

此外,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也至关重要。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在50%~60%,拉上窗帘遮挡光线,播放轻柔的白噪音,模拟子宫内的环境,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二)4~6个月:尝试自主入睡训练

4~6个月的宝宝开始具备一定的自主入睡能力,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入睡训练。在宝宝还清醒但有困意时,将其放入婴儿床,轻拍宝宝的背部,配合温柔的安抚语,帮助宝宝放松,如果宝宝哭闹,可以先等待几分钟,再进行安抚,逐渐延长等待时间,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

同时,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如洗澡、换睡衣、讲故事、唱摇篮曲等,每次按照相同顺序进行。这能让宝宝明白做完这些事就该睡觉了,形成条件反射,帮助其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

(三)7~12个月:巩固睡眠规律

7~12个月的宝宝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每天需要14~16小时睡眠,但睡眠质量更加重要。此时,家长要继续巩固之前培养的睡眠习惯,严格执行固定的睡前程序。当宝宝夜间醒来哭闹时,不要立刻抱起或喂奶,先观察几分钟,判断宝宝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如果宝宝只是短暂醒来又自行入睡,说明其睡眠能力在不断提高。

此外,合理安排宝宝的白天小睡时间也很关键。白天小睡次数可减少到2~3次,每次小睡时长控制在1~2小时,避免白天睡眠过多影响夜间睡眠。

三、实用睡眠习惯培养技巧

在培养宝宝睡眠习惯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实用技巧可以帮助家长事半功倍。比如,使用襁褓包裹或睡袋,能让宝宝感觉像在妈妈子宫里一样温暖、安全,减少惊跳反射,提高睡眠稳定性。选择透气性好、材质柔软的襁褓或睡袋,并确保包裹松紧适度,避免影响宝宝呼吸和肢体活动。

另外,家长自身的情绪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保持平和、耐心的心态,不要因为宝宝一时难以改变睡眠习惯而焦虑、烦躁。宝宝对家长的情绪非常敏感,家长的焦虑会传递给宝宝,反而不利于睡眠习惯的培养。

0~1岁宝宝睡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过程。虽然放弃“奶睡”“抱睡”可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但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分阶段逐步引导,相信每个宝宝都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拥有香甜安稳的睡眠,也让家长告别疲惫,享受育儿的快乐时光。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新一代国产通用CPU发布!性能接近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将迎首批新生,有哪些培养特色?
北科大首设“碳中和创新班”,培养模式如何实施?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