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石丰榕
在癌症治疗的众多方法中,放射治疗(放疗)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与手术、化疗一块为癌症治疗的“三大基石”。在对抗肿瘤的战场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放疗的方方面面。
一、放疗的基本原理
放疗主要是利用放射线来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以阻止癌细胞增殖与扩散。这些放射线常常具有高能量、强穿透等特性,能精准地找到癌细胞并发起“攻击”。常见的放射线包括X射线、γ射线等。当它们照射到癌细胞时,会使癌细胞内的DNA双链断裂,让癌细胞失去自我复制的能力,进而走向死亡或者停止生长。就好比对癌细胞的“核心引擎”进行精准打击,使其失去运转的动力。
二、放疗的分类方式
放疗大致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类。外照射是最为常用的放疗形式。它是通过放疗设备从体外对肿瘤部位进行放射线照射。例如直线加速器,它能产生高能射线,并可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如位置、大小、形状等,精确调整照射的角度、剂量等参数,确保放射线准确无误地聚焦在肿瘤上,就像狙击手从远处瞄准目标一样精准。
内照射则是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患者体内,让其在体内近距离地对肿瘤细胞释放放射线。比如在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时,会使用放射性碘-131。这种放射性核素会被甲状腺组织特异性吸收,然后在局部持续释放射线,对病变细胞进行杀伤,如同在敌人内部安置了“定时炸弹”。
三、放疗的适用病证范围
放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对于早期癌症患者,像早期鼻咽癌、喉癌等,放疗可以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精准的照射,能够彻底消灭肿瘤细胞,达到和手术切除相近的治愈效果。而且对于一些因身体原因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放疗更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治疗途径。
在中期癌症治疗中,放疗常与手术相结合。手术前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使原本难以手术切除的肿瘤变得能够切除;手术后放疗则可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放疗虽然难以根治疾病,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当肿瘤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或者压迫血管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时,放疗可减轻这种压迫,缓解疼痛和相关不适症状。
四、放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及应对之策
放疗虽能有效对抗癌症,但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急性副作用方面常见的有皮肤反应,放疗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发红、瘙痒、脱皮等现象;还有胃肠道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这些急性副作用一般在放疗结束后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慢性副作用则可能在放疗结束后较长时间才显现出来,比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膀胱炎等。
为了应对这些副作用,医生会在放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根据需要调整放疗剂量。患者自身在放疗期间也需做好自我护理,保持放疗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暴晒;在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
五、放疗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放疗技术也在持续发展。目前,调强放射治疗(IMRT)已广泛应用。它能够根据肿瘤的形状和不同部位的放疗需求,更加精准地调整放射线的强度分布,在提高放疗效果的同时,显著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也是一大亮点。它借助先进的影像设备,在放疗过程中实时监测肿瘤的位置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放射线的照射,确保放疗的准确性。
而质子重离子治疗更是备受瞩目。它利用质子或重离子射线独特的物理特性,能在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尤其适用于一些对放疗剂量要求高、肿瘤位置靠近重要器官的患者。
展望未来,放疗技术有望继续创新和突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放疗的结合,放疗的精准度、效果以及患者的舒适度都将进一步提升,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战胜疾病的希望。
放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完善和进步。了解放疗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癌症的治疗过程,让我们共同期待放疗在未来为抗癌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