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骨质疏松悄悄“压垮”脊柱?中老年人脊柱骨折的预警信号
2025-02-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5万

撰文/刘晨琪

65岁的张阿姨弯腰捡拖鞋时,突然听到腰部“咔嚓”一声,剧烈的疼痛让她瘫坐在地。送医检查发现,她的第12胸椎发生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检测显示T值-3.2,属于严重骨质疏松。而在此之前,她只当自己逐年变矮的个头、夜间加重的腰背痛是“人老了的正常现象”。

这种被称为“静默骨折”的脊柱坍塌,正在威胁着中国9000万骨质疏松患者。数据显示,50岁以上女性脊柱骨折发生率高达15%,男性也有8%,但超过70%的患者在骨折发生前从未接受过系统诊治。

、骨骼“蜂窝化”的致命危机

正常骨骼内部如同致密的蜂巢结构,而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小梁会逐渐断裂、消失,最终变成脆弱的中空结构。这种变化在脊柱椎体尤为明显:

‌微观崩塌‌:单个椎体骨量每年流失1%~3%,相当于每天有200~600个骨单位解体;

‌力学失守‌:当椎体强度下降至原始值的40%时,咳嗽、打喷嚏产生的压力都可能引发骨折;

‌连锁反应‌:首节椎体骨折后,相邻椎体骨折风险增加5倍,形成“多米诺骨牌”式坍塌。

更危险的是,这种骨折常发生在日常活动中,61%的病例由弯腰搬重物、坐车颠簸,甚至起床翻身等低能量损伤引发,导致很多患者误以为“休息几天就好”,延误治疗。

、5大预警信号别轻视

‌1.身高“缩水”超3厘米‌

椎体在压力下逐渐压缩,导致身高下降。将现在身高与年轻时最高身高对比,降低2~3厘米则应警惕,降低4厘米以上需立即进行骨密度检查。贴墙站立时,若后脑勺与墙面距离超过3指宽,提示可能存在椎体变形。

‌2.慢性腰背痛‌

区别于肌肉劳损的疼痛特征:夜间卧床时疼痛加重,晨起活动后缓解;从座椅起身时需用手撑扶;咳嗽、打喷嚏时脊柱震动引发剧痛。

‌3.活动能力“滑坡”‌

出现以下改变超过2周:超市购物提不动3公斤重物、步行速度下降至0.8米/秒以下(正常老人1.2~1.4米/秒)、无法完成连续5次“椅子起立”测试。

‌4. 驼背畸形进展‌

观察脊柱形态变化:初期肩背部出现“富贵包”,中期胸椎后凸形成“老龟背”,晚期肋骨下缘与骨盆间距小于2指。

‌5. 呼吸功能受限‌

塌陷的椎体压迫胸腔,可能出现:平地行走气促、最大深吸气量减少30%以上、夜间睡眠出现呼吸暂停。

、诊断:捕捉隐匿的崩塌

1.‌影像学侦察‌

X线:侧位片显示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超过20%。

CT:三维重建可见骨小梁断裂形成的“真空裂隙征”。

MRI:急性骨折期骨髓水肿呈现高信号。

2.‌骨密度金标准‌——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

T值≤-2.5:确诊骨质疏松,结合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可预测10年内骨折概率。

、防治结合的立体防线

‌1.营养强化工程‌

每日摄入钙1000~1200mg(相当于500ml牛奶+300g豆腐),维生素D3摄入量为60岁以下400IU/日,60岁以上800IU/日;蛋白质每公斤体重需补充1.2~1.5g(鸡蛋清、鱼肉最佳)。

‌2.药物干预方案‌

基础治疗可用阿仑膦酸钠(每周1次70mg),重度患者可用特立帕肽皮下注射(每日20μg);急性疼痛可用唑来膦酸静脉输注(每年1次5mg)。

‌3.康复保卫战‌

急性期佩戴三点式脊柱矫形器8~12周;训练核心肌群,如仰卧位“死虫式”对抗训练、跪姿“猫驼式”脊柱柔韧性练习;进行冲击性运动,如每天50次踮脚震动(激活骨重建)、每周3次太极“云手”动作(增强平衡力)。

‌4.微创手术‌

对于椎体压缩超过50%的病例:可使用椎体成形术注入骨水泥,15分钟恢复椎体高度;或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建立“内部支架”稳定脊柱。

、防微杜渐的智慧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防治,本质上是与时间赛跑的工程。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测量身高并记录变化,雨天、冬季特别注意防滑,卫生间安装L形扶手,座椅高度增至45cm,定期进行“5坐立测试”(12秒内完成5次起坐为达标)。

当脊柱开始发出“嘎吱”预警时,及时干预不仅能避免瘫痪风险,更能守护晚年生活质量。记住,对抗这种“静默杀手”,需要的不是昂贵的保健品,而是科学的认知与行动。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卫人民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策论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北京探索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北京阵容成关注亮点
干活陪聊做手术……世界机器人大会“钢铁选手”集体出道
推荐阅读
关节置换后需要预防骨质疏松吗?
2025-03-31 北京科技报
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科学解读骨骼健康的“隐形杀手”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别把背痛当劳累!揭开“静默流行病”骨质疏松的早期征兆与应对
2025-03-24 北京科技报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病?年轻人如何护好骨骼健康
2025-03-1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