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廖小凤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特有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准妈妈和胎儿的健康。全面深入地了解它,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一、认识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通常在怀孕20周后出现,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收缩压达到140mmHg及以上,和(或)舒张压达到90mmHg及以上,同时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它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这几种类型。
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孕妇的年龄(年龄≤18岁或≥40岁)、多胎妊娠、肥胖、遗传因素、免疫调节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多种因素有关。
如果妊娠期高血压没有得到妥善控制,会带来诸多严重后果。对孕妇而言,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异常、肺水肿等,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胎儿来说,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胎盘早剥等情况,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和生命安全。
二、预防措施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孕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和奶制品等,保证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同时,要减少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过多的盐分会加重水钠潴留,促使血压升高。
规律作息也十分关键,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和新陈代谢,不利于血压的稳定。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功能,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比如散步,这是一种简单又安全的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到1小时,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孕妇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能帮助准妈妈们放松身心,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但在运动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二)定期产检
定期产检是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在怀孕早期,医生会对孕妇的基础血压进行测量,建立孕期健康档案。随着孕周的增加,会密切监测血压、体重、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通过定期产检,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将疾病对母婴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控制体重
孕期体重过度增加是妊娠期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准妈妈们要合理控制体重增长,根据孕前的体重指数(BMI)来确定孕期体重的增长范围。一般来说,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11.5~16kg较为合适;孕前超重的孕妇,体重增长7~11.5kg;孕前肥胖的孕妇,体重增长5~9kg。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避免体重增长过快。
三、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一旦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首先要进行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肾脏和胎盘的血液循环。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体重、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饮食方面,继续保持低盐、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结构。
(二)药物治疗
如果一般治疗效果不佳,血压持续升高,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这些药物的使用目的是控制血压,预防子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确保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常用的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甲基多巴等。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孕妇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三)适时终止妊娠
对于病情严重、经积极治疗仍无明显好转,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孕周、胎儿成熟度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决定适时终止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需要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准妈妈们要从备孕开始就做好预防工作,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产检。一旦发现患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大多数准妈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来健康可爱的宝宝。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