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熊茂花
剖宫产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对于许多产妇来说,是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的精湛技艺,更离不开手术前、中、后细致的护理工作。本文将从这三个阶段入手,详细揭秘剖宫产手术的护理要点,帮助产妇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一过程。
一、术前护理
完善检查,评估状况:在手术前,产妇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心电图、彩超等,以全面评估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进行。这些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禁食禁水,做好准备:手术前一天,产妇应遵循医嘱,做好禁食禁水准备。通常,术前需要禁食8小时以上,禁水4小时以上,以防止术中呕吐和误吸。同时,产妇应进行个人清洁,如沐浴、剪指甲等,保持身体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心理疏导,减轻压力:面对手术,许多产妇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术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心理疏导,通过讲解手术过程、解答疑问、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帮助产妇缓解紧张情绪,增强信心。
排空膀胱,确保安全:手术前,产妇需要排空膀胱,以减少术中膀胱充盈对手术的干扰。在手术前一小时左右,可以适量饮水以帮助排尿,但应避免过量饮水,以免增加膀胱负担。
准备物品,了解流程:按照医生的建议,产妇应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如住院衣物、洗漱用品、换洗衣物等。同时,了解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便在术后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宝宝。
二、术中护理
听从指导,配合麻醉:进入手术室后,产妇应听从麻醉师和护士的指导,配合麻醉。在麻醉过程中,产妇应保持放松,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密切监测,确保安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监测胎儿的心音和产程进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注意保暖,保持舒适:手术过程中,产妇的体温可能会下降。因此,医护人员应采取保暖措施,如盖被、调节手术室温度等,确保产妇在手术过程中感到舒适。
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手术安全。
三、术后护理
常规护理,促进恢复:手术后,产妇需要采取去枕平卧的体位,并维持至少6个小时。同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误吸。6个小时后,鼓励产妇采取半卧位,以减小伤口张力,减轻疼痛。此外,保证产妇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饮食调整,补充营养:手术后6小时内,产妇需要禁食禁水。之后,可以逐渐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汤等,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和甜食。随着肠道蠕动的逐渐恢复,可以逐渐增加食物种类,转为半流质饮食,直至过渡到普通食物。在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
适当活动,促进恢复:手术后6小时,产妇需要在床上适当翻身或做腿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术后第一天,建议及时下床活动,但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刀口护理,预防感染:手术后,刀口的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对刀口进行观察,检查是否有红肿、热痛等症状出现。同时,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刀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此外,特别注意观察伤口的出血和渗液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处理。
母乳喂养,促进宫缩:如果产妇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良好,建议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能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保持产妇外阴的清洁、干燥、卫生,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减轻不良情绪:手术后,产妇可能会因为伤口疼痛、身体不适等原因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通过沟通等方式帮助产妇放松心情,减轻不良情绪。
结语
剖宫产手术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手术前、中、后细致的护理工作。通过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和术后细致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帮助产妇快速恢复健康。希望每一位产妇都能顺利度过剖宫产手术期,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