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RICU的个性化呼吸康复指导
2025-02-17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12.5万

撰文/陈艳飞

间质性肺病(ILD)是一组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当它急性加重(AE-ILD)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肺功能急剧恶化,需紧急入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

、RICU评估:定制康复方案的基础

患者入住RICU后,医护团队会通过以下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

病情评估:监测血氧饱和度(SpO₂)、血气分析(如PaO₂、PaCO₂)、呼吸频率、肺功能指标(如FVC、DLCO)。

身体功能评估:肌肉力量(握力、四肢肌力)、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需病情稳定后进行)、营养状态(体重、血清蛋白水平)。

、RICU内的核心呼吸康复措施

(一)气道管理:改善通气效率

1.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患者取半卧位,双手放腹部,鼻吸口呼,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缩唇缓慢呼出(吸呼比1:2),每次10~15分钟,每日3次。

缩唇呼吸:用鼻吸气后,口呈“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减轻小气道塌陷。

2.排痰技巧

病情允许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吸气后屏气2秒,腹肌用力咳嗽(避免过度用力加重缺氧)。无力咳痰者,通过胸部振动(RICU医护操作)、体位引流(如头低脚高位,需谨慎评估血流动力学)辅助排痰。

(二)氧疗与无创通气:精准支持

1.氧疗优化:根据血气结果调整氧流量,目标维持SpO₂在88%~92%(避免过度氧疗加重肺损伤)。

2.无创通气(NIV):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如pH≥7.35、PaCO₂升高或顽固性低氧),选择压力支持模式(PSV)或持续气道正压(CPAP)。

(三)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

1.床上被动运动: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四肢关节被动屈伸、旋转训练,每个关节5~10次/组,每日2~3组,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

2.坐起与床边站立:生命体征平稳后,逐步抬高床头至45~90°,耐受后坐于床边(双腿下垂),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

(四)心理干预:打破“缺氧-焦虑”恶性循环

1.呼吸放松训练:指导患者用“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缓解紧张:从脚趾到头部逐组肌肉先紧绷后放松,配合缓慢呼吸。

2.沟通支持:使用写字板、手势或电子沟通设备,减少患者因呼吸困难无法表达的焦虑;家属定时探视,增强安全感。

、个性化调整:关注特殊人群

(一)老年患者

降低训练强度:被动运动为主,避免快速坐起或站立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重点预防误吸:进食后30分钟内避免剧烈活动,床头抬高30~45°。

(二)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避免屏气或用力动作(如Valsalva动作),以防加重右心负荷。活动中监测心率,目标心率≤基础心率+20次/分,若出现胸痛立即停止。

(三)肺移植术前患者

强化呼吸肌训练:增加腹式呼吸时长(每次20分钟),使用呼吸训练器(如阻力式训练器)提升吸气肌力量。

、转出RICU后的过渡指导

1.家庭氧疗与无创通气随访: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制氧机、无创呼吸机,定期清洁管路;记录每日氧疗时间、通气参数及患者反应。

2.居家康复计划:制定“阶梯式”活动方案:从室内慢走(50米/次)逐步增加至户外步行(每日30分钟),避免劳累( Borg自觉疲劳量表≤13分,即“稍累但可耐受”)。

总结

RICU内的个性化呼吸康复不是“一刀切”的流程,而是基于患者病情、身体状态和心理需求的“精准干预”。从气道管理到早期活动,从氧疗支持到心理疏导,每个环节都需动态评估、灵活调整。对于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尽早启动康复计划不仅能缩短ICU停留时间,更能为后续居家康复奠定基础,帮助患者在“呼吸的困境”中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突破口。记住,在RICU,呼吸康复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医患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一次呼吸更轻松。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北京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IASP2025大会奏响创新强音
推荐阅读
间质性肺病的科学防控:如何识别与治疗?
2025-02-24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