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体验到心跳加速或不规律的情况,这种体验有时被形象地比喻为“心跳坐过山车”。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且需要关注的原因之一。
一、心跳“坐过山车”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心跳加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体在紧张、兴奋或恐惧时,交感神经激活,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心脏,导致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确保应激状态下血液供应充足。例如,乘坐过山车时,快速上升、下降和转弯刺激交感神经,引发心跳加速。人体经历快速的加速度变化时,血液惯性作用导致心脏短暂“滞后”,为维持血液循环,心跳就会加速。
(二)病理因素
无明显情绪刺激或身体活动时出现频繁的心跳异常,可能是由心律失常等病理因素所致。心律失常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引起。心律失常患者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能诱发快速型心律失常,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若心跳加速超出正常生理反应范畴,需引起重视。
二、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个方面。
(一)冲动形成异常
心脏通常由窦房结控制心脏节律,但病理情况下,其他心肌细胞可能异常发放电冲动,如缺血或药物的影响会导致心律失常。
(二)冲动传导异常
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可导致电冲动传导延迟、阻滞或折返,引发心律失常。折返激动是快速心律失常的常见机制,由心脏不同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期差异形成闭合环,单向传导阻滞和传导缓慢则会导致心脏快速不规律收缩。
三、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症状多样,常见的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心悸表现为心跳异常快速、强烈或不规律,活动后胸闷、气短可能更明显。严重时,可能出现头晕、乏力或晕厥。心律失常症状可能不明显,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次数频繁或伴有其他不适时,应立即就医检查。
四、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医生会询问症状、诱因和病史,初步判断可能性。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会听心脏搏动,观察心律是否异常。心律失常诊断主要依靠辅助检查,如心电图(ECG),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以明确其类型和特征。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可以监测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活动,提高准确性。此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帮助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五、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目标是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治疗方案因心律失常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过影响心脏电活动纠正异常心律。例如,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抗凝药物可预防血栓。但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定期接受随访。
(二)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适用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如导管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消融异常组织,恢复正常电传导;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可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维持正常心率。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术后需定期接受随访。
(三)生活方式的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重要。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过量饮酒或喝浓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减少心律失常。
六、预防心律失常的建议
心跳“坐过山车”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如果频繁出现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就可能是由心律失常等病理因素所致。因此,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至关重要。
1.避免刺激性活动:尽量避免玩过山车等刺激性项目,这些活动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加重病情。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过量饮酒或喝浓茶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心脏的健康。
3.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尤其是频繁出现或伴有其他不适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七、结语
心跳“坐过山车”可能只是生理反应,但也可能是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信号。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症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类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