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血脂高到没症状,需要吃药吗?
2025-01-20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736

撰文/郭月英

在现代社会中,高血脂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许多人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长期的高血脂状态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这不仅关乎个人生活质量,更与家庭幸福息息相关。探讨“血脂高到没症状,需要吃药吗?”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我们将深入了解高血脂的危害、治疗策略及其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1.高血脂:无声的杀手

1.1什么是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前者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水平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好”胆固醇)水平过低;后者则以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增加为特征。这些脂质的积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等严重后果。

1.2高血脂的症状及危害

令人担忧的是,高血脂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可能多年甚至终生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这种疾病。无症状并不意味着无害。随着时间推移,高血脂会逐渐损伤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限制血液流动,并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这些变化增加了心脏疾病、脑卒中以及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1.3高血脂的诊断方法

为了早期发现并管理高血脂,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医生通常会建议成年人每4~6年做一次全面的血脂检测,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更是如此。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测量。生活方式评估也是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它有助于识别那些可能提高血脂水平的因素,如饮食习惯、运动量以及体重控制情况等。

2.治疗策略:药物还是非药物?

2.1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

面对高血脂,首先应考虑的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其水平。饮食调节是基础,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等,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血脂状况。规律的身体活动同样不可或缺,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帮助提升HDL-C水平,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从而间接地降低血脂。

2.2药物治疗的选择

当生活方式的调整不足以将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时,药物治疗就成为必要的选择。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降脂药物,它们能够显著降低LDL-C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除了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也是一种有效的降脂药物,尤其适用于对他汀类药物反应不佳或者不能耐受的患者。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而烟酸则能同时降低甘油三酯和提高HDL-C水平。选择何种药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2.3药物治疗的风险与考量

尽管药物治疗对于控制高血脂至关重要,但它并非毫无风险。所有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例如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等是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了解其病史、生活习惯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药物治疗应始终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进行,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且,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脂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

3.结语

高血脂作为一种潜在的健康威胁,即使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也值得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时的药物干预,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血脂水平,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首要责任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是远离高血脂及其并发症的关键所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迈向更加健康的生活。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中医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机器人“顶流”组团亮相科博会,它们除了跑马还有哪些本领?
关键技术、数据集开放,“天工”将有更多兄弟姐妹!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