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梅菁
脑梗是一种因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如肢体偏瘫、言语不清、认知障碍等。然而,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许多脑梗患者能够逐步恢复功能,重拾生活的信心。
一、脑梗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脑梗康复训练是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在脑梗发生后,受损的脑组织需要时间和适当的刺激来恢复功能。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重组,改善受损脑区的功能。同时,康复训练还能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如何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任务,如穿衣、吃饭、行走等,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二、脑梗康复训练的方法
脑梗康复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肢体康复、言语康复、认知康复等多个方面。
1. 肢体康复
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挛缩和僵硬。例如,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动作。
肌力训练:通过步行训练、肢体主动和被动牵拉训练、器械训练、有氧训练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肢体功能。
平衡与协调性训练: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单腿站立训练、步态训练等,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为日后的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打下基础。
2. 言语康复
发音练习:针对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发音练习,改善发音清晰度。
口语表达训练:通过日常对话、朗读练习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听力理解训练:利用口语训练软件、录音机等辅助工具,进行听力理解训练,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言语。
3. 认知康复
记忆训练:使用记忆卡片、记忆游戏等工具,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
注意力训练:通过简单的注意力测试或游戏,提高患者的注意力水平。
思维训练:设计一些逻辑推理、拼图游戏等活动,锻炼患者的思维能力。
三、脑梗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 适度运动:在康复初期,过度锻炼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患者应选择轻松的活动,如散步、简单的肢体活动,并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
2. 关注个体差异:每位患者的恢复情况不同,锻炼计划需因人而异。应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
3. 注意身体反应:锻炼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休息。如症状持续或严重,应及时就医。
4. 保持规律性:康复锻炼应坚持不懈,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进行,以帮助身体逐渐适应并促进功能恢复。
5. 全面兼顾: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全面兼顾各关节、肌肉及各种不同功能,避免偏重多练某些部位而忽视锻炼其他部位。
四、脑梗康复评估
脑梗患者的康复评估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包括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1. 功能恢复评估:通过神经功能评分量表(如NIHSS、mRS)和运动功能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平衡和协调等),评估患者的运动、语言和认知等功能恢复情况。
2.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评估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包括洗漱、进食、如厕等日常活动,以判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通过评估患者在购物、做饭、洗衣等日常活动中的能力,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4. 心理健康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抑郁和焦虑等症状,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评估结果将为医生制定更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五、结语
脑梗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它也是患者重拾生活信心、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之路。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许多脑梗患者能够逐步恢复功能,重新融入社会。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坚持康复训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迎来康复的曙光。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