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钦云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然而,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乳腺癌的治愈率可以高达90%以上。在众多乳腺检查方式中,乳腺超声检查因其无创、无辐射、操作便捷、费用适中等优点,已成为女性日常体检和初步筛查的重要工具,尤其适合年轻女性使用。但你真的了解乳腺超声吗?它是怎么“看出”早期乳腺癌的?做检查时有哪些细节不能忽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你不知道的乳腺超声筛查“技巧”。
为什么乳腺癌早筛如此关键
乳腺癌的危险在于其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了乳腺结节,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早期乳腺癌肿块小且未发生转移,治疗手段更温和,保乳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生活质量也更好。相反,到了中晚期肿瘤增大,侵犯周围组织,治疗方案复杂,恢复周期长,治疗成本也更高。
乳腺超声和钼靶有什么区别
钼靶(乳腺X线摄影)适合40岁以上的女性,特别是乳腺脂肪含量较多者。优点是能发现微小钙化(早期癌变信号),但对乳腺致密的年轻女性,敏感度较低。
乳腺超声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女性,尤其适合35岁以下的女性和乳腺致密者。可清晰显示结节形态、边界、血流情况,是发现肿块、判断良恶性的重要工具。
临床上常常联合使用钼靶和超声检查,优势互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乳腺超声怎么看出早期癌变
乳腺超声是通过高频声波反射来“描绘”乳腺组织结构的。在图像上,医生会观察乳腺结节的形态、边缘、回声、血流、是否钙化、与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常见的早期恶性征象包括:边缘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毛刺状;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纵横比>1,即肿块“高而窄”(良性多为“扁而宽”);后方回声衰减明显,提示组织致密;血流信号丰富且紊乱;合并腋下淋巴结增大。
当然,是否为恶性不能单靠超声特征判断。医生会根据“BI-RADS分类系统”进行评分(从0分到6分),其中4级和5级提示恶性可能较高,需要进一步穿刺活检确诊。
乳腺超声筛查有哪些关键技巧
正确选择检查时间:最佳时间是月经结束后3~7天内,此时乳腺较为柔软、肿胀少,图像清晰度高。要避免在经期或乳腺胀痛期检查,以免影响判断。
不要化妆或涂抹护肤品在胸部:香水、乳液等可能干扰探头接触皮肤,影响图像质量。
检查当天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暴露胸部及腋下区域,避免检查过程中反复穿脱造成不适。
配合医生做体位调整:常规乳腺超声需多角度、多体位扫描(仰卧、侧卧、举手等),才能全面评估乳腺和腋下淋巴结。
保留过往检查资料:如曾做过超声、钼靶、MRI或穿刺活检,检查资料最好一并携带,帮助医生比较肿块有无变化。
哪些人需要重点筛查乳腺癌
虽然乳腺癌筛查建议从40岁开始,但部分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提早进行乳腺超声或定期随访:有乳腺癌家族史;未生育或晚育(30岁后);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有良性乳腺疾病病史;乳腺致密型;生活习惯不佳(长期熬夜、压力大、饮酒、肥胖)。对于以上人群,医生可能建议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联合钼靶或磁共振增强检查。
发现结节一定是癌症吗
不一定。事实上,大多数乳腺结节是良性的,比如乳腺纤维瘤、囊肿、导管扩张等,尤其在育龄女性中更常见。关键在于定期随访和风险评估:
BI-RADS 1~2:提示正常或良性,定期复查即可。
BI-RADS 3:可能良性,建议3~6个月复查。
BI-RADS 4~5:需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BI-RADS 6:已确诊乳腺癌,进入治疗阶段。
不要因为“查出结节”就焦虑过度,也不要对医生的“建议随访”掉以轻心。规律监测,才能防患于未然。乳腺癌早期无声,但可防;乳腺超声无痛,却有“声”。它就像一面“望远镜”,能帮你提前看到身体深处可能出现的变化,避免因忽视小问题而酿成大病。别等到发现肿块才去检查,也别觉得年轻就可以忽略体检。乳腺健康,从自我关爱开始,也从一场科学的筛查开始。让乳腺超声成为你的健康习惯,而不是临时补救。你的身体,你自己最懂得珍惜。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