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丽洁
在现代医疗体系里,手术室是外科治疗的核心场所,肩负着挽救生命、恢复健康的重要使命。即便术前准备充分,手术中也可能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其可能源于患者病情变化、手术操作复杂,或设备故障、人员失误等因素。面对这些紧急情况,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快速响应与有效应对极为关键,关乎手术成败及患者生命安全。
一、手术中突发状况的常见类型
手术中突发状况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患者生命体征异常:如心率失常、血压骤降、呼吸窘迫等,这些变化可能由麻醉反应、出血过多、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2. 手术操作意外:如重要血管或神经损伤、脏器损伤、手术器械断裂或脱落等,这些意外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手术效果。
3. 设备故障:如监护仪故障、呼吸机故障、手术器械失灵等,这些故障可能导致手术中断,延误治疗时机。
4. 感染与污染:如手术部位感染、无菌物品污染等,这些感染可能引发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
5. 人员失误:如沟通不畅、操作失误等,这些失误可能源于医护人员疲劳、经验不足或团队协作不佳。
二、手术室护理的紧急应对策略
手术中遇突发状况,手术室护理人员要迅速准确行动,保障手术顺利与患者生命安全。以下是关键应对策略:
(一)保持冷静并迅速评估。护理人员首先得保持冷静,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手术进展及突发状况性质与严重程度,为制定紧急应对方案提供依据。
(二)启动紧急响应机制。依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应立即启动相关机制,包括呼叫相关人员、启动急救设备、准备急救药品器械、通知上级及相关部门,确保人员迅速到位形成应急团队。
(三)实施紧急救治措施。针对不同突发状况,护理人员需迅速实施相应措施。如对生命体征异常患者调整麻醉深度等;手术操作意外时止血等;设备故障启用备用设备;感染与污染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人员失误纠正错误操作,且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
(四)持续监测与记录。护理人员在救治中要持续监测相关情况,及时调整救治方案,同时详细记录救治过程信息,为后续治疗及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依据。
(五)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护理人员应加强协作与沟通,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应急团队,保持与其他成员密切沟通,确保救治信息传递及时、措施协调一致,提高救治效率与质量。
(六)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护理人员还应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用温柔语言、亲切态度等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尊重患者知情权与选择权,及时告知救治进展与风险,增强患者信任感与安全感。
三、提高手术室护理紧急应对能力的措施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紧急应对能力,医院和护理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参与紧急救治培训及演练,提升应急意识与救治技能。通过模拟场景、设置情境增强应变及团队协作能力。
2. 完善应急预案:依据手术可能遇突发状况制定详细预案,明确救治流程、责任分工与沟通协调机制。定期评估完善,确保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3. 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手术室设备,确保性能良好、运行稳定。建立故障报告与维修记录制度,及时排除隐患。加强操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熟练度与应急处理能力。
4. 强化质量管理: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评估护理工作。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持续改进质量。加强护理人员质量与责任意识,确保工作规范、安全、有效。
5. 加强人文关怀:手术室护理工作注重融入人文关怀。通过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等方式增强患者信任感与安全感。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提高整体水平与满意度。
四、结语
手术突发状况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挑战。面对挑战,护理人员要保持冷静,评估、启动机制、实施救治、监测记录、加强协作沟通并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同时,医院和护理部门应加强培训演练、完善预案、管理维护设备、强化质量及人文关怀等,提高护理紧急应对能力。通过协同努力,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温馨的护理服务,为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